[实用新型]一种双保险手机防盗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72347.5 | 申请日: | 2006-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1172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23 |
发明(设计)人: | 廖坤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廖坤明 |
主分类号: | H04M11/04 | 分类号: | H04M11/04;G08C1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72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保险 手机 防盗 装置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控制发声和振动的电路装置,尤其适用于手机防盗和防丢报警系统,当拉线与插孔不正当分离或拉线被切断时,手机内外报警装置立即启动,通过声音和振动双重方式预警,从而有效的防止手机的偷盗与丢失。
背景技术
随着手机的日益普及,手机已是人们在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通讯设备,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手机拥有量过亿,手机的偷盗现象和丢失现象也随之剧增,10%的手机拥有者都有被窃经历,被盗手机量达1000万。随着手机功能的完善,人们可以享受听歌、照相、看电影、上网、远程控制等多种功能,更为重要的是,人们已将其作为一种重要的存储信息的工具,譬如存储通讯信息、保险柜密码、银行卡密码、电脑密码等,这样手机的偷盗和丢失给使用者带来的不仅是自身财产的损失,而更多的是一种信息与情感的损失。面对这一社会问题,人们迫切需要一种操作简单,可靠性高的手机防盗装置或手机防盗方法。
当前,手机的防盗装置多针对丢失后,对手机进行防盗初始化设置、防盗输入方式设置、解锁密码设置、手机自毁装置设置等,但是这些方法只是采取了非主观意识上的方法,存在或多或少的软肋和不足,它们是在被盗已成事实的情况下进行的操作,现场及时防盗还是比较困难,手机用户最终还是难逃厄运。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以上缺陷,给手机的偷盗与丢失带来更大的阻碍,使更多的人去安全的拥有手机,使更多的人去使用手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在偷盗者作案时防止手机被盗的装置,它将发声与振动报警装置结合起来,将外部的拉线报警装置与手机本身的发声与振动装置结合起来,起到双重报警的效果,从而更加有效的防止手机的偷盗和丢失。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拉线间接有一发声与振动的报警装置,将报警装置电路的一部分导线装入拉线,拉线的两端的插头与手机上的插孔相连,通过手机形成外部报警装置,内部报警装置则是将手机本身的发声与振动装置通过适当的电路引出一根导线与手机插孔相连,当外部拉线两端插头插入插孔,外部拉线报警装置和手机本身的发声与振动装置都处于工作状态,当拉线被偷盗者从插孔拔出或将拉线切断的时候,两个报警装置同时启动,通过声音和振动双重方式告诉主人自己正处于危险状态,从而达到双重保险的目的,也有效的防止了手机的偷盗和丢失。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有双重保险的作用,灵敏度高、稳定性好, 当拉线被不正当的从插孔中拔出,亦或拉线被切断,两个报警装置同时启动,通过声音和振动双重方式预警,装置实用性强,易于实现。另外本装置结构精巧,造型多,装饰性和隐蔽性好,同时可以从手机功能菜单中启动“手机防盗”功能,使手机的功能更加完善,能使更多的人去安全地拥有手机、能使更多的人更广泛地去使用手机。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示意图。
图2是外部报警装置的内部电路原理图。
图3是手机内部报警装置的电路原理图。
图4是插头与插孔配合的电路原理图。
在图1中,手机1;外部报警装置2;内含导线的拉线3、4;在手机1中,发声装置5,振动装置6,内部主板7,10,11,13,为导电柱,两根导线12,两个插孔9;拉线3、4两端的四个插头8;外部报警装置的两个插孔14。
在图2外部报警装置的内部电路图中,(1)、(2)、(9)分别为电阻R1、R2、R3、;(10)为滑线变阻器R4;(3)、(4)为两个二极管;(5)、(6)分别为发声和振动装置;(7)为电源;(8)控制外部报警装置的开关K1,导电柱(11)(12),与图1中外部报警装置的两个插孔9通过导线相连。
在图3中,发声装置5;振动装置6;两个电源1、2;8、9为开关K2、K3;常闭型干簧管3、直流电磁铁4,构成触点常闭型干簧管继电器;滑线变阻器7;两个导电柱10。
在图4中,连接手机内部电路的四个导电柱10、11,连接外部电路的两个导电柱13;两根导线12;两个插孔9;拉线3、4两端的两个插头8,起到一个双刀双掷开·关的作用,拉线(内含导线)的插头插入手机的插孔时,通过10-11-12-11-10形成手机内部电路,通过8-13-12-13-8形成外部电路,分别控制内外装置的工作。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廖坤明,未经廖坤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7234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油箱门开启机构
- 下一篇:废旧轮胎翻新轮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