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八分裂阻尼间隔棒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70806.6 | 申请日: | 2006-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94056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19 |
发明(设计)人: | 周邦彦;陈龙元;沈建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线路器材厂 |
主分类号: | H02G7/12 | 分类号: | H02G7/12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陆志斌 |
地址: | 210037***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裂 阻尼 间隔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交直流输电线路上的夹持导线的电力器材,特别涉及一种八分裂阻尼间隔棒。
二、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阻尼间隔棒的作用在分裂导线中不仅能防止导线鞭击,抑制微风振动及次档距振荡。在500kV线路运行中,600m以下的档距,还可省去防振器的安装。间隔棒用于高压输电线路上,不仅要保持分裂导线的间距,防止子导线之间的鞭击与碰撞,并且还要有抑制导线振动的功能。间隔棒应具有防振、防松、防电晕、耐老化、耐短路电流等特点。在使用中不损伤导线,间隔棒还应具有良好的柔性。电力金具在长期运行的输电线路上,要经受冰、雪、风暴等恶劣天气的严峻考验,因此,间隔棒应该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和足够的安全系数。当应用到1000kV特高压线路时,现有阻尼间隔棒的短路电流低,防电晕性能不能满足要求。
三、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应用于1000kV输电线路中,耐短路电流高,防电晕性能好,减振作用佳的八分裂阻尼间隔棒。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八分裂阻尼间隔棒,包括框架、线夹本体,框架上设有线夹位槽,线夹本体一端转动连接有夹头盖板,另一端的上、下两面分别设有一个定位球盖,定位球盖内设有橡胶垫,框架上对称设有8个线夹位槽,线夹本体设有定位球盖的一端与框架位槽转动连接,橡胶垫为空心圆柱体,圆柱两端面呈漏斗状内陷锥面,锥面上等距设有扇缺形突起,两锥面上的突起呈交错关系。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八分裂结构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应用于1000kV输电线路时,能够承受较大的由短路电流所引起的短路电流向心力,保证线路在发生最大短路电流时,间隔棒能够支撑子导线的间距,防止发生子导线间的互相碰击。线夹本体上双面橡胶垫的间隔扇缺突起结构,具有很好的阻尼性能,可有效地抑制导线振动和减轻次档距振荡,消耗和吸收尽可能多的振动能量,减小输电线的震动对整个线路的不良影响。
四、附图说明
图1为八分裂间隔棒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框架,(2)线夹本体,(3)线夹盖板,(11)夹头;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图中(5)橡胶垫,(6)螺栓,(7)定位球盖,(10)定位套管;
图3为橡胶垫的结构示意图。图中(9)扇缺形突起;
图4为图3的B-B剖视图;
图5为定位球盖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C-C剖视图;
图7为图5的D-D剖视图;
图8为线夹本体结构示意图,图中(4)连接部,(8)夹持部;
图9为图8的E-E剖视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八分裂阻尼间隔棒,包括框架1、线夹本体2,框架1上对称设有8个线夹位槽,线夹本体2由夹持部8和连接部4组成,夹持部8的夹头11与夹头盖板3转动连接,连接部4包括橡胶垫5、定位球盖7和定位套管10,线夹本体2上设有通孔,通孔上设有定位套管10,连接部4的线夹本体2上、下两面各设有一个橡胶垫5,定位球盖7与橡胶垫5外形相吻合,且罩于橡胶垫5上,穿心螺栓6穿过线夹本体通孔上的定位套管10将定位球盖7和橡胶垫5固定,线夹本体连接部4与框架1位槽转动连接,橡胶垫5为空心圆柱体,圆柱两端面呈漏斗状内陷锥面,锥面上等距设有扇缺形突起9,两锥面上的突起呈交错关系,当一面为突起时,对称位置的另一面上为非突起,夹头盖板为椭球体。
实施例2:一种八分裂阻尼间隔棒,包括框架1、线夹本体2,框架1上对称设有8个线夹位槽,线夹本体一端转动连接有夹头盖板3,另一端的上、下两面分别设有一个定位球盖7,定位球盖7内设有橡胶垫5,线夹本体设有定位球盖的一端与框架位槽转动连接,橡胶垫5为空心圆柱体,圆柱两端面呈内陷锥面,锥面上等距设有扇缺形突起9,两锥面上的突起呈交错关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线路器材厂,未经南京线路器材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7080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