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手提式太阳能充电电灯无效
| 申请号: | 200620170660.5 | 申请日: | 2006-12-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9997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02 |
| 发明(设计)人: | 陈全付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全付 |
| 主分类号: | F21L4/08 | 分类号: | F21L4/08 |
| 代理公司: | 徐州市淮海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华德明 |
| 地址: | 234000***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手提式 太阳能 充电 电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充电电灯,特别是一种手提式太阳能充电电灯。
背景技术
目前,社会上流行使用的手提充电电灯,包括有:外壳、灯泡、蓄电瓶、开关和充电器,所有的充电电灯大都是采用交流电电源,经充电器变压、整流后,给手提电灯的蓄电瓶进行充电。在没有交流电源的地区,就无法对蓄电瓶进行充电,有离开交流电源无法充电的局限性。在较边远的农村及欠发达的落后的山区,有的地方没有交流电,有的则对当地居民的供、用电的时间进行限制,给对蓄电瓶充电带来了不便。农村的果树及季节性农作物都需要夜晚有人看护,用电量特别大,如果使用干电池的手电筒进行照明的话,需经常更换干电池,使用成本高;同时由于丢弃废干电池还影响环境保护。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能在没有交流电源的情况下给电灯的蓄电瓶进行充电的手提式太阳能充电电灯。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该手提电灯有充电开关、提手、照明开关、灯头、太阳能电池板、稳压集成电路、导线、电容器、蓄电瓶、输入接头、输出接头和壳体组成,蓄电瓶安装在壳体内的中间位置,在壳体的上端面安装有充电开关、提手和照明开关,在壳体较大的侧面上安装太阳能电池板,在壳体较小的侧面上安装有灯头,太阳能电池板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稳压集成电路和电容器连接,在蓄电瓶上有输入接头和输出接头,输入接头与稳压集成电路连接,输出接头与灯头连接。
有益效果:由于采用上述方案,该手提电灯在壳体内装有蓄电瓶、太阳能电池板、稳压集成电路、导线、电容器,在壳体前端装有灯头,接通充电开关能对蓄电瓶充电,提手可以移动使用,接通照明开关能使灯头发光,太阳能电池板在光线的照射下即能产生电能,太阳能电池板产生的电能,通过稳压集成电路、导线、电容器和充电开关与蓄电瓶的输入接头连接,能对蓄电瓶进行充电,能在没有交流电源的情况下给电灯的蓄电瓶进行充电,达到了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该充电电灯采用太阳能对蓄电瓶充电,节约了交流电源,又避免了因离开交流电源无法充电使用的局限性,只要太阳能电池板位于有光线的地方都有电能产生,充电时将太阳能电池板放在窗台、或日光灯下,就能对蓄电瓶进行充电,给边远农村及山区居民使用充电照明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结构合理,且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该手提电灯有充电开关2、提手3、照明开关4、灯头5、太阳能电池板7、稳压集成电路、导线、电容器、蓄电瓶、输入接头、输出接头和壳体1组成,蓄电瓶安装在壳体1内的中间位置,在壳体的上端面安装有充电开关2、提手3和照明开关4,在壳体较大的侧面上安装太阳能电池板7,在壳体1较小的侧面上安装有灯头5,太阳能电池板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稳压集成电路和电容器连接,在蓄电瓶上有输入接头和输出接头,输入接头与稳压集成电路连接,输出接头与灯头连接。
壳体1为长方形,充电开关2装置在灯体后端上部,提手3装置在灯体的上面,照明开关4安装在灯体前端上面,灯头5在灯体前面,太阳能电池板7安装在灯体侧面,固定螺丝6设置在灯体侧面的四个角位。
在太阳能电池板的背面有负极连接点,正极连接点,分别在太阳能电池板的两端,导线,分别与负连接点和正连接点焊接,导线的另一端分别与充电电容器连接。
壳体内装有蓄电瓶,蓄电瓶的左上端有输入接头,为正输入接头和负输入接头,右上端有输出接头,为正输出接头和负极输出接头,负输入接头和正输入接头分别与太阳能电池板背面的电容器和充电开关2连接,需要充电时接通开关,不充电时,关闭开关,正输出接头和负输出接头分别与照明开关4和灯头部位连接灯泡的触点连接,把蓄电瓶装入外壳内,太阳能电池板安装在壳体2的侧面,其四角分别设有螺丝孔,与壳体外的螺丝孔对应吻合,壳体的底部有塑料边,可挡住安装的太阳能电池板,起固定防掉落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全付,未经陈全付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7066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