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气设备接线室开盖闭锁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68737.5 | 申请日: | 2006-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97730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26 |
发明(设计)人: | 王远贞;邹乃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远贞 |
主分类号: | H05K5/02 | 分类号: | H05K5/02 |
代理公司: | 沈阳之华益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黄英华 |
地址: | 113008***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气设备 接线 室开盖 闭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爆电气技术领域,确切地说是一种电气设备接线室开盖闭锁装置。
背景技术:
现在的电气设备接线室,尤其是用螺栓紧固的形式,一般仅有“断电源后开盖”的提示或在接线室内电源侧使用电源盖板,以防触电。有的则根本没提示,极易造成人为错误操作。如用板手(套筒)打开接线室操作,会造成人身触电或电火花引燃引爆等重大事故,尤其在煤矿井下、石油化工厂等有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等易燃易爆危险场所会造成电火花引燃,从而引发爆炸。已经有此类原因引起的事故发生,所以解决此潜在的危险因素和弊端可有效的保证安全生产。现在有利用漏电保护导致跳闸的开盖闭锁装置,此种装置存在的问题是一旦漏电保护失灵,则开盖闭锁失灵,它只能作为后备保护;漏电保护失灵,造成的开盖闭锁失灵不易察觉;利用漏电保护的开盖闭锁,每次都需利用漏电跳闸,对电气设备及故障维修不利;利用漏电保护的开盖闭锁装置,需要打开上盖时,就需将保护盖上的螺栓全部卸下,重新安装保护盖,劳动强度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电气设备接线室开盖闭锁装置,它能有效避免人身触电或电火花引燃引爆等重大事故的发生。并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它包括电气开关和闭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开关壳体17内部或外部固定安装有牵引电磁铁2,电气设备的电源接线柱14外引出二相电源线13至牵引电磁铁2,电源线用线卡子4固定,牵引电磁铁2连接闭锁杆12,闭锁杆12伸到接线室法兰18外,用螺栓19将闭锁杆12固定在与闭锁圈10一体的连杆16上,连杆16另一端为闭锁圈10,闭锁圈10套在其邻近的法兰固定螺母11上。在开关壳体17上有支架1,用来固定牵引电磁铁2。闭锁杆12通过开口销3固定在牵引电磁铁2上。闭锁杆12上套装一闭锁盒8,闭锁盒8内闭锁杆12上装有弹簧7,弹簧7下端紧靠闭锁盒8底部,上端由固定在闭锁杆12上的档板9挡住。闭锁杆12穿过开关壳体17时,开关壳体17上固定有杆座5,杆座5内固定有铜套6。连杆16用紧定螺钉15来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在煤矿井下、石油化工厂或有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等易燃易爆危险场所,能大大减少危险事故的发生,保障人身安全,可防止人为错误操作造成人身触电或电火花引燃引爆等重大事故的发生。保证安全生产,减少因危险事故发生造成的经济损失。并且结构简单,安全可靠,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1的右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电磁铁外穿式安装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电磁铁内穿式安装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电磁铁外挂式安装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气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备齐附图中另部件后,参照附图装配即可。有支架固定在开关壳体上,支架用来固定牵引电磁铁。闭锁杆可用开口销固定在牵引电磁铁的连接板上。闭锁杆穿过套装在闭锁杆上的闭锁盒,闭锁盒内闭锁杆上装有弹簧,弹簧下端紧靠闭锁盒底部,上端由固定在闭锁杆上的档板挡住。闭锁杆穿过开关壳体时,开关壳体上固定有杆座,杆座内固定有铜套。在电气设备的电源接线柱外引出二相电源,电源线用线卡子固定,电源线引至电磁铁。只要电源有电,电磁铁吸合,通过连杆与弹簧,拉住闭锁圈,锁住接线盒盖上的螺帽(只锁住一个即可)。即使拆下螺栓也打不开法兰盖,保证了维修人员的安全和防止爆炸事故的发生。电源无电时,电磁铁无磁性,弹簧弹起,连杆被推动向上,使闭锁圈抬起,同时也有提示工作人员注意此时电源无电的作用。拆下螺栓后,不用拿下盒盖,仅需转动盒盖180度,即可操作。
闭锁装置安设的主机应有适当空间,无论哪种安装方式必须满足以下要求:
a.便于拆卸安装。
b.不影响原机性能及动作。
c.电磁铁的散热不影响相邻部件的安全。
d.电气间隙,爬电距离符合相应电压标准的要求。
闭锁装置安装在防爆电气设备时,无论哪种形式其贯穿隔爆外壳部位均须满足隔爆“三要素”的要求,即有效隔爆面长度L,间隙ic,粗糙度并视情况均应加装杆座和铜套。
实施例2:
根据需要可选择图4、图5、图6的安装方式,它们适合安装在防爆电气设备上。也可安装在非防爆电器设备上,电磁铁可紧靠壳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远贞,未经王远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6873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