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吻合器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67806.0 | 申请日: | 2006-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84213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05 |
发明(设计)人: | 梁振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梁振星 |
主分类号: | A61B17/115 | 分类号: | A61B17/115;A61B17/06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305广东省佛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吻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吻合器,特别涉及一种医疗外科用消化道吻合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医疗外科用消化道吻合器,一般包括壳体、中心杆、推管及推板。推管头部与推板底面固定在一起,推板顶部设有钉砧。中心杆套进推管内并可以沿推管滑动,中心杆伸出壳体外,且头部装有钉盖。壳体尾部设有调节旋钮,调节旋钮与中心杆通过螺杆连接在一起。壳体外表面上还设有激发手柄,激发手柄为单边或双边的杠杆机构,而且与推管之间以一个单支点活动铰链连接,激发手柄上装有推杆,推杆伸进壳体内并与推管连接。当激发手柄拉下时,在推杆的作用下推管可以沿单支点铰链向前推进。在使用过程中,激发手柄拉下,推杆使推管向前滑动,使钉砧与钉盖的间隙缩小。可是,由于吻合器的使用场合具有一定特殊性,激发手柄拉下后,钉砧必须能紧紧贴在钉盖的底面上。因此,一般吻合器的激发手柄在使用时都需要用较大的力量才能使钉砧和钉盖的底面紧贴,导致吻合器在使用过程中对使用者的自身握力要求较高,使用范围较窄。中国专利ZL02233958.2公开了一种消化管道的吻合器。其结构为在吻合器外壳上装有手柄,手柄为钳式手柄,并通过活动支点紧靠在外壳上。这种结构的吻合器采用双瓣的钳式手柄,虽然能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使用者力量不够的问题,但是双瓣结构的手柄占的空间较多,操作起来动作不灵活,使用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稳定性强的医疗外科用消化道吻合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吻合器,包括壳体、中心杆及推管,中心杆设在推管内,中心杆前端装有钉盖,后端通过螺杆与壳体尾部的调节旋钮连接,壳体外表面上设有激发手柄,激发手柄通过铰链与壳体活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吻合器内设有连杆机构,三根连杆分别与激发手柄、壳体内壁及推管连接,且三根连杆的一端均连接在同一活动铰链上。
所述连杆机构的三根连杆包括动力杆、支撑杆及运动杆。
所述动力杆与激发手柄为铰接。
所述支撑杆与壳体之间为活动铰链连接。
所述运动杆与推管之间为活动铰链连接。
本实用新型通过对现有的吻合器进行改进,以连杆铰链代替原有的单支点杠杆。根据连杆铰链中三个支点同一直线时受力最大的原理,使钉砧受到尽可能大的推力,所以能紧紧的贴在钉盖上。此外,激发手柄连杆连接在四连杆铰链的中点,激发手柄拉下时连杆的行程较大,推管的伸缩范围更大,调节更方便、更灵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根据图1所示,吻合器包括壳体1、中心杆2及推管3。壳体1的后部设有调节旋钮4,而在外表面上则设有一激发手柄5。激发手柄5为单瓣钳式手柄,与壳体1之间以活动铰链连接。推管3的前端连接有推板,两者之间可以是一体,也可以是螺纹连接,推板顶部设有钉砧。推管3装在壳体1内,推管3中间设有中心杆2。中心杆2可沿推管3内壁滑动,中心杆2顶部伸出壳体1外,并在前端装有钉盖,而中心杆2的另一端则通过一条螺杆与调节旋钮4连接。激发手柄5、壳体1及推管3之间设有一连杆机构,该连杆机构包括动力杆6、支撑杆7及运动杆8。动力杆6与激发手柄5为活动铰链连接,支撑杆7通过活动铰链与壳体1内壁连接在一起,运动杆8也通过活动铰链与推管3连接在一起。动力杆6、支撑杆7及运动杆8的一端均连接在同一活动铰链9上。吻合器工作时,拉下激发手柄5,动力杆6通过活动铰链9推动支撑杆7和运动杆8。由于支撑杆7的一端与壳体1相对固定,因此运动杆8推动推管3向前滑动。当支撑杆7和运动杆8的三个支点在同一直线上时,连杆机构的受力最大,即推管3受到的推力最大,所以钉砧能紧贴在钉盖上。为了保证支撑杆7和运动杆8的三个支点始终处于同一直线,可以在动力杆6上安装止动销,或者是制造时按照连杆机构的特性设计动力杆6的长度,使激发手柄5拉下后连杆机构始终处于一个稳定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梁振星,未经梁振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6780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数控双面刨台式铣镗床
- 下一篇:演讲提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