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仅用一次注射器无效
| 申请号: | 200620167167.8 | 申请日: | 2006-12-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2012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13 |
| 发明(设计)人: | 孟翔鸣 | 申请(专利权)人: | 孟翔鸣 |
| 主分类号: | A61M5/50 | 分类号: | A61M5/5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76826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一次 注射器 | ||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属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首次使用后即自行报废的仅用一次注射器。
[背景技术]为避免交叉感染,要求注射器一次性使用。市场上有可折断活塞杆的注射器。还有01113237.x号专利自毁式一次性注射器,使用时活塞推到底后被针筒底部的装置锁住,不能再次使用。以上装置存在这样的问题:操作者如不折断活塞杆、不把活塞推到底,就可重复使用。而重复使用是操作者本人的意图,因此毁弃装置形同虚设。据统计,我国2005年有45.5%注射吸毒者共用注射器,三万多吸毒者感染艾滋病,迫切需要真正只能使用一次的注射器。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首次使用后不用人工而自行报废的仅用一次注射器。
本实用新型包括针筒1、通孔体2、针头座3、膨体室4。其特征在于通孔体2和(或)针头座3或注射器其它位置上设立的膨体室4内,含有隔片5、膨体6、封板7和封槽17。
首次使用本实用新型时,抽动活塞8,药液由针9经针头座3和通孔体2吸入针筒1以及将药液推出注射器时,微量水分经隔片5上的毛细孔10进入膨体室4内,在设定时间(完成首次注射过程期间)透过膨体6体外的包装层11,使膨体6吸入水分后膨胀若干倍,将隔片5推入通孔12,卡在环槽13内,同时,隔片5尾部的固定爪14被膨体室4内壁上的锁定槽15卡死,使之不能退回,从而阻隔药液通过,使注射器报废,实现仅用一次的功能。
膨体室4内亦可不含隔片5,依靠膨体6的膨胀阻隔药液或使注射器破损,导致其不能使用。
由于采用了高科技材料,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便于推广。
使用本实用新型可完全杜绝注射器重复使用现象,避免交叉感染艾滋病等各类传染病,造福于人类。
[附图说明]附图部分进一步公开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
图1、膨体室4示意图
图2、仅用一次注射器双保险示意图
图3、膨体室4局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由图1和图3可见膨体室4内的组件中,有恰容于膨体室4内的隔片5,其固定爪14被固定槽16卡住,使隔片5位置稳定。两固定爪14之间的空隙放置膨体6。使用时,隔片5上的毛细孔10吸入水分,在设定时间内透过包装层11,进入膨体6,使其膨胀(膨体室4内的空气自排气孔18排出),将隔片5推入通孔12,阻隔药液通过,使注射器自动报废。根据针筒1体积的大小推算注射操作时间,注射操作时间的1.5倍为注射器自动报废时间(即使第二次使用,只能吸入药液,在注射前报废。),膨体6为保水剂(即高吸水性树脂等天然或合成高分子化合物)、魔芋等高吸水性物质。
用包装层11控制膨体6在一定时间膨胀。包装层11为隔水物质,因其厚度或材质不同,阻隔水分通过的时间不同,从而决定膨体6吸入水分迅速膨胀的时间。确保不同容量的注射器均能完成仅用一次的操作。
由图2可见,注射器的通孔体2和针头座3上均有膨体室4,使用时实施两层阻隔,为双保险。针头座3可以从通孔体2上分离。
为降低制造成本,可用单保险。即注射器只使用一个膨体室4,通孔体2和针头座3用高温热合、粘结等方式结合,使之不能分离,同样实现注射器仅用一次的功能。
图2表现了通孔体2和针头座3上设置膨体室4的情况,膨体室4也可设在注射器其他位置,能使注射器报废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孟翔鸣,未经孟翔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6716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