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行车座垫立管的组装构造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66620.3 | 申请日: | 2006-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1271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30 |
发明(设计)人: | 赖武赐 | 申请(专利权)人: | 骏镒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J1/08 | 分类号: | B62J1/08 |
代理公司: | 中国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万学堂 |
地址: | 中国台湾彰化县永***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行车 座垫 组装 构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行车座管的构造,尤指一种调整定位座垫确实的自行车座垫立管的组装构造。
背景技术
现有的自行车座垫立管的组装构造,如台湾专利证书号第M293879号“自行车座垫立管的组装结构”新型专利案,其藉由一固定件将内、外夹持组紧迫,使外挟持组的两个外夹块沿斜面向下滑动,并配合设于容置槽内的两个内夹块达到交错挟持座垫的效果。
另参看台湾专利公告编号第258147号“自行车座垫调整器(二)”新型专利案,其于立管顶端形成一C形夹座,并于夹座内的圆形槽设有一圆弧形的上滑座以及一圆弧形的固定座,藉由夹座束紧上滑座以及固定座来挟持定位座垫。
上述两种自行车座垫立管的组装构造皆可以达到定位座垫的功效,然而以凹槽或者圆槽容设组件的组装方式由于调整俯仰角度的轨迹与作用力旋转的方向一致,因此挟持座垫的抵抗力较弱,比较容易产生松脱的情形,于定位固定时需要以较大的力量固定。
实用新型内容
由于现有的自行车座垫立管的组装构造常有定位抵抗力较弱的情形,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即在于以沿弧形面滑动调整俯仰角度、各零件接触面积增大,以及零件之间转动的受力方向不一致的设计,达到结合座垫确实的效果,使得定位构造更加牢靠。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行车座垫立管的组装构造,其设有一座杆、一设于该座杆顶部的滑动座、两分别设于该座杆顶部左、右两侧的夹块,以及两螺合于两夹块以及座杆顶部之间的固定件,其中:
该座杆的顶端形成一朝前伸设的承座,该承座是上宽下窄的弧形块体并且于两侧的宽、窄相接处之间穿设形成一道弧形且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限位孔,于该限位孔上侧的左、右位置各形成一沿前、后方向弧形延伸的斜面,于该承座的顶面并形成一弧形的滑动面;
该滑动座宽度宽于该承座的片体,其底部以可前、后滑动型态嵌设于该承座顶部的滑动面,该滑动座于左、右两侧各凹设一凹口,并于左、右侧顶面相邻凹口的前、后两侧凹设形成一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凹槽;
两夹块分别位于该承座的左、右两侧,各夹块配合各斜面形成一紧迫斜面,以各紧迫斜面抵靠于各斜面,两夹块的底部配合该限位孔的下侧各于前、后位置分别穿设一锁孔,各夹块的顶端由各凹口朝上伸出,并配合各凹槽形成一下勾形状的勾部;
各固定件分别螺锁于各夹块前、后同侧的各锁孔之间,各固定件并穿经该限位孔的下侧。
进一步,于该限位孔的上侧设置一迫块、该迫块是上宽下窄的块体,所述各斜面对称形成于该迫块的左、右两侧。
更进一步,本实用新型的限位孔与滑动面的弧度相同,于滑动面与限位孔之间穿设形成一沉头长孔,于迫块对应沉头长孔穿设一定位螺孔,设有一定位螺丝由上穿经沉头长孔后螺锁于定位螺孔将迫块定位。
较佳的,各夹块底部的前、后两侧分别形成一结合杆,各结合杆底部对应承座的窄部分别凸伸一凸部,各锁孔穿设于各结合杆形成凸部处,所述紧迫斜面形成于各凸部的顶侧。
较佳的,各夹块于各勾部的前、后侧并分别凸伸一位于各凹槽正上方的延伸片。
较佳的,各固定件是螺栓。
本实用新型于定位座垫时是将座垫的两侧的底杆分别嵌放于滑动座两侧的凹槽内,并以各夹块的勾部勾住各底杆的上侧。
调整底杆时先松脱固定件,接着调整底杆相对于各凹槽的前、后位置,待调整前、后的位置完毕后,继续调整俯仰位置,调整俯仰位置使滑动座沿弧形的滑动面作前、后移动,藉此产生不同的俯仰角度,最后将各固定件紧迫两夹块,以各自的紧迫斜面沿承座左、右两侧的斜面向下滑动,藉此,利用各凹槽与各勾部上、下夹合并将底杆紧迫定位。
本实用新型可以达到以下功效:
1、由于两夹块以及滑动座分别与各斜面以及滑动面产生大面积的摩擦接触,使得螺锁各固定件紧迫定位座垫的底杆时,滑动座以及两夹块能紧密结合于承座定位。
2、由于滑动面的曲率中心与底杆扳动滑动座旋转的曲率中心不重叠并且相交,因此使得滑动座于承受扭力时不会直接扭转,不会产生底杆俯仰角度偏移的情况。
3、由于两夹块底端前、后侧的固定件于滑动座承受扭转力量时所承受的力量方向不一致,因此能分散扭转的作用力,不易产生俯仰角度偏移的情况,能确实定位座垫底杆的位置。
4、由于设有两固定件,因此于其中一固定件松脱时另一固定件仍有固定的效果,于异常使用情况发生后仍有充分的应变时间,藉此提升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骏镒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骏镒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6662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面清污装置
- 下一篇:新型中空带刃口密封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