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内衣面料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65820.7 | 申请日: | 2006-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2234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20 |
发明(设计)人: | 王启明;夏秉能;郑扎贤;徐磊;陈雷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启明 |
主分类号: | A41B17/00 | 分类号: | A41B17/00;D04B1/14;D04B21/00;D04C1/02;D01F6/6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广友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张德胜 |
地址: | 362000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衣 面料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衣面料,更特别的涉及一种以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为原料的圆形编织物及经编编织物构成的内衣面料。
二、技术背景
近年来针织内衣面料由于其柔软、舒适而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随着人们生活需求的增长和科技进步,经过不断地改进产品质量,提高科技含量,针织内衣的发展已由单一的保暖性向舒适性、功能性、环保性方面发展。
高档内衣要求较高,在满足身体舒适性要求的同时,还要兼顾衣服的贴身跟随性能,使穿着者在任何状态下都能伸展自如。这就需要内衣面料手感柔软细腻,并且具有一定的弹性。研究表明,内衣中含有适当的压力会减少人体肌肉的震动和不必要的能量损失,并能够对人体进行按摩,能增强肌肉的收缩力。目前,弹性内衣面料多为棉纱包裹氨纶纤维针织后制得,这虽然给面料提供了足够的弹力性能,但是由于氨纶强力太大反而会给穿着者以束缚感,降低了身体舒适性感受,更甚者会影响血液循环。而且,氨纶虽然能够提供足够的弹性回复,但是由于自身耐热性差、耐碱性差、不耐氯、不易染色等缺点,严重限制了氨纶类内衣面料的后整理手段。
三、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新颖的以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为原料的内衣面料。
本实用新型的这个以及其他目的将通过下列详细描述和说明来进一步体现和阐述。
本实用新型的以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为原料的内衣面料,由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及其混合比率为15重量%以上的其他纤维编织物构成,所述的编织物为圆形编织物或经编编织物,圆形编织物的线圈横列数、线圈纵列数分别为30-70横列/2.54厘米、30-70纵列/2.54厘米。所述的编织物也可以为经编编织物,经编编织物的线圈横列数、线圈纵列数分别为30-90横列/2.54厘米、30-120纵列/2.54厘米。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以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为原料的内衣面料中,所述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原料为其长丝或短纤,所述的其他纤维是纤维素纤维、聚丙烯纤维、蛋白质纤维、涤纶纤维或聚酰胺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与其他纤维较好的混合比是100∶20-100。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用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纤维来源于玉米,是一种绿色环保型的生物基纤维。PTT纤维具有初始模量低、手感柔软、耐磨性高、抗污性高、悬垂性好等一系列优点,PTT纤维制得的面料染色容易、色彩丰富,柔和体贴、穿着舒爽,面料克服了氨纶面料的缺点,同时能满足织物对微弹性能的需求。而且生物基PTT纤维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纺织行业对石油的依赖,增强行业可持续性发展能力。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内衣面料,手感柔软,在经纬方向上同时具有伸展性和伸长恢复性方面性能优良,并且具有耐久性、穿着舒适性优良、耐氯和抗紫外等效果。
四、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产品的圆形编织物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产品的经编编织物结构图。
在图1和图2中,符号1代表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符号2代表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的混织纤维,符号3代表编织物的线圈。
五、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的以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为原料的内衣面料,由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及其混合比率为15重量%以上的其他纤维编织物构成,所述的编织物为圆形编织物1,圆形编织物的线圈3横列数、线圈3纵列数分别为30横列/2.54厘米、40纵列/2.54厘米。参考图2,所述的编织物为经编编织物2,经编编织物2的线圈3横列数、线圈3纵列数分别为90横列/2.54厘米、100纵列/2.54厘米。在图1和图2产品中,所述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原料为其长丝,所述的其他纤维是纤维素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与纤维素纤维的混合比是100∶60。
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的以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为原料的内衣面料,由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及其混合比率为15重量%以上的其他纤维编织物构成,所述的编织物为圆形编织物1,圆形编织物的线圈3横列数、线圈3纵列数分别为60横列/2.54厘米、60纵列/2.54厘米。参考图2,所述的编织物为经编编织物2,经编编织物2的线圈3横列数、线圈3纵列数分别为40横列/2.54厘米、50纵列/2.54厘米。在图1和图2产品中,所述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原料为其长丝,所述的其他纤维是蛋白质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与蛋白质纤维的混合比是100∶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启明,未经王启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6582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