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夹具固定端快拆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65685.6 | 申请日: | 2006-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95369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26 |
发明(设计)人: | 杨卿震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卿震 |
主分类号: | B25B11/00 | 分类号: | B25B11/00;B25B1/24;B25B5/16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夹具 固定 端快拆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夹具固定端快拆结构,尤指其技术上提供一种需要拆换的固定端,其以定位钮与压掣钮,达到固定端快速拆换目的。
背景技术
参阅图1所示,是现有的夹具固定端的固定方式剖示图,一般夹具的夹持工件有两种模式,一种模式是夹掣(请配合参阅图2所示),即是工件摆放在固定端1与活动端2之间,活动端2顺导杆3往固定端1移动而夹紧工件。而另一种模式是撑掣(请配合参阅图3所示),即工件具有内孔,固定端1与活动端2深入工件的内孔位置,再推活动端2顺导杆3往外撑开,以达到夹固工件的目的。
如此,由图2与图3可知所述的导杆3基本上均设有二定位孔3a、3b,而固定端1则经常要作拆换的动作。
参阅图1可知,所述的固定端1也设有贯穿的固定孔1a,导杆3也设有定位孔3a或3b,固定端1是先以贯通的导槽1b套设滑移在导杆3上,再固定端1固定孔1a对齐导杆3其一定位孔3a或3b,螺帽5先嵌设在固定端1固定孔1a的一侧,螺栓6穿经固定端1固定孔1a与导杆3定位孔3a、3b,以螺纹6a慢慢旋转锁固在螺帽5,而固定导杆3与固定端1,但如此的作法每次调整固定端1,都要拆装螺栓6,造成拆换上相当不便。
是以,针对上述现有结构所存在的问题点,如何开发一种更具理想实用性的创新结构,实消费者所殷切企盼,也是相关业者须努力研发突破的目标与方向。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夹具固定端快拆结构,使固定端的拆换容易实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夹具固定端快拆结构,其特征在于:是包含有:一导杆,所述的导杆供夹具的活动端与固定端的导槽穿组滑移,导杆的近端边处设有定位孔;一固定端,所述的固定端设有导槽、固定孔,固定孔的二侧并形成有第一容室与第二容室,第一、二容室的端边设有向内的凸缘,导槽供导杆穿组;一定位钮,所述的定位钮底侧环周设有向外的凸缘,环周并等分设有弹性剖槽,定位钮并设有一定位柱,定位钮容设在固定端第一容室内,所述的定位柱插设在导杆定位孔与固定端固定孔中;与,一压掣钮,所述的压掣钮底侧环周设有向外的凸缘,环周并等分设有弹性剖槽,压掣钮设有释放杆与弹性组件顶掣,压掣钮容设在固定端的第二容室内,释放杆插设在固定端固定孔中。
所述的弹性组件为弹簧。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在于:背景技术是以螺栓、螺帽的结构锁固固定端与导杆,如此的作法将造成拆换固定端的拆换不易,而本实用新型凭借一快拆结构,得以在定位时压迫定位钮即可快速定位,而在拆换时,只需压一下压掣钮,即可将定位钮退回释放位置,同时弹性组件也将压掣钮推回原位,达到快速的定位与释放动作,使固定端具有快速拆换效能。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固定端固定方式剖示图;
图2:是夹具的夹掣示意图;
图3:是夹具的撑掣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前视图;
图5A:是本实用新型图5A方向剖示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定位状态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压动退缩状态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压掣钮回复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固定端;1a-固定孔;1b-导槽;2-活动端;3-导杆;3a-定位孔;3b-定位孔;5-螺帽;6-螺栓;2-活动端;3-导杆;3a-定位孔;3b-定位孔;30-固定端;31-导槽;32-固定孔;33-第一容室;331-凸缘;34-第二容室;341-凸缘;40-定位钮;41-凸缘;42-弹性剖槽;43-定位柱;50-压掣钮;51-凸缘;52-弹性剖槽;53-释放杆;54-弹性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夹具固定端快拆结构设计。为使贵审查委员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与功效能够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兹请配合附图说明详述如下:
参阅图4、图5、图5A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其一实施例立体分解图、前视图与剖面图,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夹具固定端快拆结构,包括:
一导杆3,所述的导杆3供夹具的活动端2(如图2、图3示)与固定端30的导槽31穿组,以利进行夹持作业,导杆3的近端边处设有定位孔3a、3b;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卿震,未经杨卿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6568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风机机壳
- 下一篇:大型变压器冷却器智能监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