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调式登岸梯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65012.0 | 申请日: | 2006-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81635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28 |
发明(设计)人: | 陈锦军;陆爱臣 | 申请(专利权)人: | 姜堰市船舶舾装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B27/14 | 分类号: | B63B27/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5500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调式 登岸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金属梯,具体地讲,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在船主甲板与码头之间供人员上、下船的登岸梯。
背景技术
大中型船舶,特别是数万吨级的油、货轮上都备有登岸梯,停靠码头时从船主甲板上放下登岸梯至码头作人员通行道。现有技术的登岸梯是所配船的专用设备,为定长整体结构梯,定位安装、定向通行,能够有效解决人员上、下船的通行问题。但是,现有技术的登岸梯不能随所配船的载重量及潮位变化保持最适合人通行的坡度。例如,同一条船在重载时船主甲板与码头之间的高度差较小,登岸梯的安装坡度较小,人员通行很方便。当卸载后船体上浮或潮位上涨,船主甲板与码头之间的高度差较大,登岸梯需陡放才能达到码头,登岸梯与码头之间夹角过大,增加人员通行难度,显得很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设在码头上,可根据所泊船在不同负载及潮位变化情况,通过调整获得最适合人员通行坡度的可调式登岸梯。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可调式登岸梯,它包括链式梯、伸缩梯和塔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链式梯由三角梯、前梯、中间梯按顺序首尾铰连接在一起和前梯油缸构成,前梯油缸的两端分别与前梯底部右端、中间梯底部左端铰连接成节弯可调结构。所述伸缩梯含有链式梯中的中间梯以及主梯和主梯油缸,中间梯的长度短于主梯,中间梯重合在主梯底面,两者之间设有套合式轨道结构,主梯油缸两端分别与主梯底部右端、中间梯的右端固定连接成相对伸缩结构。所述塔架与码头固定连接,塔架上设有的升降机构与主梯右端铰连接,主梯左端上部设有的滑轮由升降机构系下的钢索牵拉着。
实际使用时,处在本实用新型最左端的三角梯直接与所泊船主甲板接触,其底面设有滚轮便于位置移动。本实用新型中的主梯右端与塔架上的升降机构铰连接,主梯右端高度位置由升降机构按所泊船的主甲板与码头之间的高度差调节。主梯左端上部设有滑轮由升降机构系下的钢索牵拉,船启航前将可调式登岸梯左端先提升后挪位。主梯油缸的伸缩直接调节中间梯的伸出和缩进。前梯油缸的伸出保持前梯和中间梯处在同一直线上,前梯油缸的收缩将前梯向内弯曲。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积极效果:
1、根据所泊船主甲板与码头之间的高度差,通过调节梯的长度、弯曲、高度,组合成适宜人员通行的梯坡度,极大地方便人员通行。
2、中间梯相对主梯的伸缩结构和前梯相对中间梯的节弯调节结构均由液压控制,连接可靠、调控容易。
3、本实用新型安装在码头上,可省去船主甲板上的配套件,减轻船的自重,具有很好的经济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前梯相对于中间梯内弯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在一定坡度下按直线状安装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所示的可调式登岸梯,它包括链式梯、伸缩梯和塔架1。所述链式梯由三角梯7、前梯6、中间梯4按顺序首尾铰连接在一起和前梯油缸5构成,前梯油缸5的两端分别与前梯6底部右端、中间梯4底部左端固定连接成节弯可调结构。图1所示是前梯油缸5收缩后前梯6向内弯的实施例,登岸梯各段具有不等的坡度。本实用新型中的三角梯7设在最左端,三角梯7直接与所泊船主甲板9接触,其底面设有滚轮8便于位置移动。所述伸缩梯含有链式梯中的中间梯4以及主梯2和主梯油缸3。中间梯4的长度短于主梯2,中间梯4重合在主梯2底面,两者之间设有套合式轨道结构,主梯油缸3两端与主梯2底部右端、中间梯4的右端固定连接成相对伸缩结构。图1所示是主梯油缸3处于收缩状况,中间梯4与主梯2基本重合。所述塔架1与码头13固定连接,塔架1上设有的升降机构12与主梯2右端铰连接,主梯2右端高度位置由升降机构12按所泊船的主甲板9与码头13之间的高度差调节。主梯2左端上部设有的滑轮10由升降机构12系下的钢索11牵拉着,船启航前将可调式登岸梯左端提升从船主甲板9上挪开。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如附图2所示,主梯油缸3推动中间梯4相对于主梯2沿轨道向左伸出到极限位置,前梯油缸5推动前梯6展开与中间梯4成直线。本实施例是将梯身调整至最长,便于降低本实用新型安装坡度,使人员上、下船的通行更方便、更省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姜堰市船舶舾装件有限公司,未经姜堰市船舶舾装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6501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频滤波器
- 下一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和等离子体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