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行程监测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64900.0 | 申请日: | 2006-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0033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02 |
发明(设计)人: | 陈保伦;姜章兰;张锐;周仙娥;高励学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电力机械制造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D5/02 | 分类号: | G01D5/02;H01H33/34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刘国智 |
地址: | 710077***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行程 监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高压断路器液压碟簧操作机构的监测装置,特别是一种行程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高压断路器液压碟簧操作机构中,应用较多的行程监测装置通常是由行程开关与多片圆形凸轮与一个齿轮组装,并通过齿轮齿条传动,齿条与运动物体连接来进行位移监测。这种装置的缺点在于:1)凸轮片外形相似,容易装错;2)装配较复杂,零部件较多;3)齿条加工时热处理后变形严重的问题较难解决,加工成本较高;4)齿轮齿条的传动间隙不可避免,传动不均匀,要减小间隙势必提高加工精度,增加加工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行程监测装置所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加工难度小,结构简单便于装配,在可动件与固联件之间的位置调节方便的行程监测装置。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行程监测装置,包括行程开关,其特征是,所述行程开关安装于一个支架上,该支架固定于被监测物体的静端,被监测物体的静端还固定有一根导轨,该导轨相对支架截面中间位置设有一个可沿导轨移动的滑块,所述滑块连接一个过渡连接块,该过渡连接块长度方向的一端设有连杆机构,该连杆机构与被监测物体的动端连接,所述过渡连接块另一端下面固定有一个相对于行程开关滚轮弹片的拨动机构。
上述方案中,所述的连杆机构包括一个弯板,其水平面与被监测物体动端连接,该弯板的垂直面连接双头螺杆的一端,双头螺杆的另一端连接过渡连接块。所述双头螺杆与弯板垂直面的连接为,双头螺杆的一端连接一个夹叉,弯板连接一个杆端轴承,夹叉与杆端轴承通过轴销连接在一起。
所述的拨动机构是在凸台板相对于行程开关的位置,设有对应于行程开关滚轮弹片的一组凸条,其每个凸条的长度不等。
本实用新型相比已有行程监测装置,其特点是:由一个加工有多个凸条的凸台板与行程开关配合来提供各种监测信号;由导轨滑块来导向,双头螺杆可调节可动件与固联件之间的位置。
本发明的优点是:①由于所有凸条都在一个凸台板上加工完成,所以装配时不易出错;②由于整体安装由螺钉、螺母连接,装配较为简单,用双头螺杆来调节可动件与固联件之间的位置,调节容易;③对机械加工、热处理等要求不高;④由滑轨导向,定位更精确。
本实用新型可作为高压断路器液压碟簧操作机构的碟簧位移在各个点提供各种监测信号的装置,其适用于需要行程监测的大多数场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2中的A-A向视图。
图4为图2中的B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图2所示,一种行程监测装置,包括凸台板7、过渡连接块18、支架14、导轨11、滑块17、双头螺杆4、杆端轴承2、行程开关6、夹叉3、轴销10、弯板1等。
弯板1通过内六角螺钉9与被监测物体的动端连接,支架14通过内六角螺钉13与被监测物体的静端固定,导轨11通过螺钉12与被监测物体的静端固定,滑块17安装于导轨11上,凸台板7与过渡连接块18通过内六脚螺钉8固联在一起,行程开关6通过平头螺钉5安装于支架14上,过渡连接块18通过螺纹与双头螺杆4一端连接,双头螺杆4的另一端与夹叉3通过螺纹连接,夹叉3与杆端轴承2通过轴销10连接起来,杆端轴承2与弯板1通过螺母15连接。
当被测物体的动端开始运动的时候,弯板1随之一起运动,带动杆端轴承2、夹叉3、双头螺杆4、过渡连接块18、凸台板7、滑块17一起运动,滑块17沿导轨11滑动来进行导向。如图1、图3所示,凸台板7上的每个凸条19对应行程开关6的一个滚轮弹片16。在起始位置,行程开关6的所有滚轮弹片16被凸台板7上的对应位置的凸条19顶起,行程开关属于常开状态。当所走行程达到某一需要监测的位置时,如图4所示,凸台板7上的该位置的凸条19的长度也被走完,行程开关6对应位置上的滚轮弹片16从凸条19上落下,从而使该位置上的开关触点动作接通电流来提供一定的保护信号,完成对高压断路器液压碟簧操作机构的碟簧位移进行监测的任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电力机械制造公司,未经西安电力机械制造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6490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