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变气体流量节流阀和该节流阀与充气器的组件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64745.2 | 申请日: | 2006-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5619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07 |
发明(设计)人: | T·罗斯巴赫;M·拉德马赫;G·克勒顿海莫尔;J·维尔赫格恩 | 申请(专利权)人: | 关键安全体系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1/268 | 分类号: | B60R21/268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兰英 |
地址: | 美国密***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变 气体 流量 节流阀 充气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为安全气囊充气的充气器。
背景技术
安全气囊充气器设计成在几毫秒内释放大量气体以在车辆碰撞时填充安全气囊。安全气囊充气器可含有压缩气体、火药或压缩气体和火药两者的结合,更通常指混合式充气器或混合式气体充气器。所有这些充气器对环境条件敏感并具有作为发生器储存的环境条件参数的压力曲线和气体体积流率曲线的变化。在非常冷的温度下到约25℃的环境储存温度下,压力轮廓和气体流率小于储存在较高温度下的气体。因此当充气器储存在更高温度下时安全气囊可更迅速地充气具有更大的力。
由于发生剂储存的温度范围而发生器性能变化的问题是本领域已知的。
在EP0800967A2、US5489117A和US5366242A中已经讲了技术方案,如在保持在充气器中的模块设备上提供到空气的阀门。其他人已经尝试了如US5743558A中的复杂旋转阀或通气环或者滑动阀和温度调节金属元件,它在启动流动之前温度响应于环境温度的变化,如US6176518B1和US6062598A所述。
US6655712B1揭示了一种充气器,其中具有奥氏体精炼温度(Tf)的形状记忆合金提供有至少一个当在温度Tf时具有流体流动第一区域(A1)且当在温度大于Tf时具有流体流动第二区域(A2)的通路13。因此该合金响应升高的温度。
这些概念每个都采用了各种增加设备成本的复杂部件和特殊材料,以及由于制造公差,导致当涉及基于环境储存条件的变化控制压力轮廓和气体流率时性能值的范围较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用于具有气体储存容器的充气器的可变气体流量节流阀,可变气体流量节流阀具有带有通过其中的至少一个气体流路的底部,可变气体流量节流阀底部的气体流道的尺寸通过一凸片可变,该凸片从底部延伸且可通过气体储存容器中的预定最小压力向气体流道弯曲到至少部分阻塞通过底部的气体流道,凸片相对于底部倾斜60°或更少。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充气器的纵向剖视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充气器的纵向剖视图。
图3是图2中示出的第一实施例的从充气器的气体出口端的横截面图。
图4是图3的第一实施例的视图,其中气体流道的面积响应压力增加而降低。
图5是图1的具有常规单通道不可变气体流量节流阀的现有技术设备的热、冷和环境温度对时间曲线。
图6是采用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图2-4的可变气体流量节流阀的热、冷和环境温度对时间曲线。
图7和8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横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WO99/12775A中讲的现有技术充气器90,它可用于用从容器来的压缩气体为安全气囊充气。一种气体储存容器100包括邻近出口开口103的充气头104。出口开口由可为金属箔的密封元件115密封。密封元件115连结在位于出口开口103内的支撑盘118上。支撑盘118反过来由中心设置的在支座122处的锁定元件121支撑抵靠由储存气体的容器100内的气体压力施加在密封元件115上的力。开口设备装有触发机构130,当它致动时,移动锁定元件121和密封元件115,由此打开容器开口103并通过排气出口壳体150向安全气囊提供充气气体。锁定元件121可通过由触发机构130的活塞131产生的侧向作用力移除锁定位置,以打开气体出口开口103。具有通过其中气体流道132的非可变气体流量节流阀件149提供在储存气体容器100内在气体可从出口开口103通过向上游流出充气器的流路中,具有位于非可变气体流量节流阀149和瓶颈内出口开口103之间的压力腔146。气体流路132具有面积Ac。在已知设备中,由受压气体产生的在支撑盘118上的负载通过位于中心的锁定元件121传递到与容纳受压气体的容器刚性连结的支座122上。为此,设备部件有必要具有精确尺寸以避免从在锁定元件的纵向轴线上的力传递偏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关键安全体系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关键安全体系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6474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