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手提式计算机天线走线结构无效
| 申请号: | 200620164631.8 | 申请日: | 2006-12-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3545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12 |
| 发明(设计)人: | 田中树;郭景豊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1/16 | 分类号: | G06F1/16 |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程伟;王锦阳 |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手提式 计算机 天线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走线结构,尤指一种应用于手提式计算机的天线走线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电子产品多功能需求的急遽增加、以及产品精密度提高的前提之下,手提式计算机的组装及配线也渐趋精细,然而手提式计算机内部空间有限,当产品日趋精致化后更加压缩了内部走线的空间,传统走线方式容易造成剪力切断或理线不易等各种问题,由此可知,如何提供更适当及更易于理线的走线设计来提升生产制造的效率以因应消费者需求急遽增加,将是未来所面临的一大课题。
现有手提式计算机天线的走线是利用液晶显示器与外壳的间隙来做为其走线的空间,然而,液晶显示器与外壳的间隙相当狭窄,容易造成理线不易的问题,且在组装时容易因外壳与液晶显示器所产生的剪力而使走线被夹断,因而使组装及理线不易。
如图1所示,现有手提式计算机天线2的天线导线3的走线方式是穿过液晶显示面板1上缘与外壳4的间隙,经过转角后再穿过液晶显示面板1侧边与外壳4的间隙,最后再连接至主板,然而,液晶显示面板1不论上缘或侧边与外壳的间距都相当的小,造成导线3在组装时理线不易,若走线直接经由液晶显示面板1背面,则容易因液晶显示面板1与背部外壳所产生的剪力而造成导线3的断裂。
因此,如何开发一种新的天线走线方式,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各种缺点,实为当今亟待解决的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现有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省力、易于组装的手提式计算机天线走线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走线容易的手提式计算机天线走线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理线方便的手提式计算机天线走线结构。
为达上述目的及其它相关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手提式计算机天线走线结构,用于整合天线走线与液晶屏幕走线,并与主板电性连接。
该手提式计算机天线走线结构包括:液晶显示面板,上侧边缘具有至少一个天线,该液晶显示面板背面设有电路板,该电路板靠近该天线的一侧具有第一连接器,另一侧具有第二连接器,该第一连接器通过天线导线与该天线电性连接及连接器导线与该第二连接器电性连接,该第二连接器与电路板导线的一端形成电性连接;以及主板,具有第三连接器,与该电路板导线的另一端电性连接,进而完成该天线与该主板的电性连接,使该天线的走线与该液晶屏幕走线整合后与该主板电性连接。
其中,该电路板位于该液晶显示面板背面靠近该天线的一侧,该第一连接器与该第二连接器更可通过该电路板上的电路形成电性连接,该电路板导线沿该液晶面板背面向相对于该天线的一侧延伸出该液晶面板后再与该第三连接器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是设计手提式计算机天线走线结构,利用天线导线与液晶面板导线整合的方式,使天线走线无需经过液晶面板与外壳之间狭窄的空间,而造成组装及理在线的问题,充分结省组装及理线的时间,并避免天线的导线因液晶面板与外壳间的剪力切断导线的问题。
由此可知,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手提式计算机天线走线结构可解决现有技术的各种缺点,以便提供组装及理线容易的走线方式,并有效避免天线的导线因液晶面板与外壳间的剪力切断导线的问题,实已克服现有技术的缺失。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天线走线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手提式计算机天线走线结构的平面示意图;以及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手提式计算机天线走线结构的平面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10 液晶显示面板
2、11 天线
3、110 天线导线
4、30 外壳
12 电路板
13 电路板导线
20 主板
21 第三连接器
120 第一连接器
121 第二连接器
122 连接器导线
123 印刷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与功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6463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扼流变压器牵引线圈引线装置
- 下一篇:计算机主机插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