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细纱筒管的独木桥式理管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64539.1 | 申请日: | 2006-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81766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28 |
发明(设计)人: | 王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伟 |
主分类号: | B65G47/24 | 分类号: | B65G47/24;B65G15/42;B65G47/04;B65G47/34;B65H67/06;D01H9/18;D01H1/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4706***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细纱 筒管 独木桥 式理管 机构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理管机构是针对细纱机上自动送筒管前边的一道工序,乃是将筒管大小头理顺的工序,即理管机构,本机构适用于各类棉、毛、麻环锭细纱机带自动集体落纱装置而配备的理管机构,各摆管机所配备的理管机构。
环锭细纱机配有理管机构后,可以提高单机自动文化程度。摆管机配有理管机构后,可提高摆管率。
背景技术:
我国进口的瑞士立达(RIETER)公司G5/1型细纱机上的理管机构是采用两个橡胶滚轮与筒管成45°方向搓滚筒管,使筒管在轴向产生一个位移,从而达到大头先落下的目的,但是橡胶滚轮的搓移往往达不到百分之百,经常会出现失误,另外橡胶轮也易老化,挡板处没有滚子经常出现卡住现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安装方便的细纱筒管的独木桥式理管机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设计一条上下垂直的输送带,在输送带上并设有多排捞板,面每排设有两块捞板,在每上下两排捞板之间只能容下一只筒管。用输送带上的捞板把筒管库中的筒管触个提起,在输送带靠筒管库的一面上方两侧分别设有一个聚中斜板,它能使所有被提起的筒管左右中心位置相着不到3mm。在输送带的另一面设有一个理管器,理管器成漏斗式,在理管器的上方设一个斜挡板,斜挡板成倾斜状态,顶端向里倾斜,斜挡板与理管器的前挡板连在一起,而斜挡板的外壁与理管器的前挡板相错位。在斜挡板的底部中间和前挡板顶部中间位置设一个独木桥,独木桥有一定的倾斜,即一头高一头低,与斜挡板和前挡板连接的一端低,而高的一端靠在输送带顶端中间位置,但不与输送带相磨擦。独木桥就是一根外面包裹一层塑料或橡胶的侧放着的扁铁,它的主要作用是使从输送带上落下的筒管横着通过独木桥时大头朝下地落进理管器内。当筒管被输送带捞起经聚中斜板聚中后到达输送带顶上部时,筒管就落到独木桥上。由于筒管的大头比小头重,所以在筒管落到独木桥上时大头就在向下落的惯性作用力下下垂、小头就上翘,由于惯性和独木桥的倾斜度,所以筒管就在大头下垂、小头上翘的状态下横着滚向斜挡板。当筒管的小头碰到斜挡板时,斜挡板就给小头一个反作用力;由于斜挡板与理管器的前挡板相错位,所以大头这时还碰不到前挡板,所以这时的筒管就大头朝下地从独木桥的一侧落进理管器的漏斗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筒管在理顺过程中不卡管不损伤管,结构简单、成本低、效率低、占用空间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部面构造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的输送带的正视平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的理管器的俯视图
图4和图5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侧视剖面构造图
图中筒管库(1)、聚中斜板(2)、捞板(3)、筒管(4)、输送带(5)、斜挡板(6)、独木桥(7)、理管器(8)、前挡壁(9)。
具体实施方式
当输送带(5)旋转时,捞板(3)就把筒管(4)从筒管库(1)中触个提起。被提起的筒管(4)经过左右两个聚中斜板(2)聚中后到达输送带(5)顶端。由于输送带(5)的继续旋转,到达输送带(5)顶端的筒管(4)便落到独木桥(7)上,由于筒管(4)的大头比小头重,又加上向下落的惯性力,所以落到独木桥(7)上的筒管(4)成大头下垂、小头上翘状态。当筒管(4)沿着独木桥(7)到达独木桥(7)尽头时,由于筒管(4)的小头上翘,所以小头就率先碰到斜挡板(6),斜挡板(6)就筒管(4)的小头一个反作用力;而大头是下垂状态,又因斜挡板(6)与理管器(8)的前挡板(9)相错位,所以筒管(4)的大头这时就碰不到前挡板(9)所以筒管(4)就在惯性力和反作用力的作用下使筒管(4)的小头翻过独木桥(7),这时的筒管(4)使从独木桥的(7)一侧大头朝下地落进漏斗式的理管器(8)中
在其它实施例中,独木桥(7)的形状不单单用扁铁形的也可以用圆柱体形的、也可用三角体形的。另外斜挡板(6)也可上下垂直,见图4;斜挡板(6)也可不与前挡板(9)错位,让斜挡板(6)上下垂直,前挡板(9)成倾斜状态见图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伟,未经王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6453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平面型单硅双金属层功率器件
- 下一篇:墙壁玩具赛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