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家用燃气灶燃烧器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63929.7 | 申请日: | 2006-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3431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12 |
发明(设计)人: | 张兵;李永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兵 |
主分类号: | F23D14/58 | 分类号: | F23D14/58;F23D14/06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恒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寸南华 |
地址: | 401320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家用 燃气灶 燃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家用燃气灶燃烧器制造方法及产品。
背景技术
燃烧器是家用燃气灶的核心部件,直接影响着燃气灶的燃气利用率和热能利用效率(热效率),并且,还直接影响着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的产生和排放。
目前,家用燃气灶燃烧器通常为多孔结构,即可燃气体通过管道输送到燃烧器环形管道,在环形管道的上方有一多孔盖板,气体从多孔盖板的通孔流出并燃烧。为了保证可燃气体的充分燃烧,在可燃气体流入的喷嘴附近有一个空气流入进口(即风门),在可燃气体流动所产生的负压作用下,空气被吸入可燃气体流动管道并与可燃气体混合后输送进燃烧器燃烧。这种结构的燃烧器由于空气补给的局限,使得可燃气体不能够充分燃烧。同时,由于多孔盖板下的环形管道直径较大(即可燃气体从喷嘴喷出后流动的路径较长),所以流速较慢,燃烧器燃烧缓慢,火苗较长,火焰温度较低,热效率较低(国家标准中台式燃气灶热效率大于55%,嵌入式燃气灶大于50%)。为了解决烹饪中煲汤、炖汤需要小火的问题,通常在环形管道燃烧器的中部设置一个较小的多孔燃烧器,其结构与前述环形管道上加多孔盖板的方式基本相同,只是将环形管道改为圆形管道,多孔盖板也为圆形盖板。这种结构中心火焰的热流量一般仅占燃烧器热流量的10-20%。由于中心火焰较小,使得半球形烹饪锅的底部加热效果较差,常常是锅的上部已经加热甚至发红,而底部温度还不是很高。再有,由于多孔盖板通孔(出火孔)的直径较小(或横截面较小),燃烧所产生的积炭或其他污垢还会阻塞通孔,造成可燃气体不能通畅流动,使得火力降低,有害气体(主要是一氧化碳)超标严重,热效率进一步降低。
为解决上述问题,又出现一种“管式”燃烧器。所谓“管式”燃烧器采用直径在10mm左右的金属管作为导气管并竖直安装,在导气管的顶部安装有分火盖,可燃气体从导气管流出后被分火盖阻拦,使得可燃气体从分火盖与导气管出口部组成的扁状出气口流出与周围的空气混合并燃烧。这种结构的燃烧器可燃气体流出速度较快,导气管周围无任何遮拦且气体流出方向平行于燃气灶台面,使得可燃气体能够与空气较充分地混合,能够保证可燃气体较充分地燃烧,燃烧的火焰不直接向上冲,烹饪锅加热也较为均匀。然而,目前的“管式”燃烧器通常为相互独立的多根“管”组成,管与管之间相互独立,使得可燃气体不易被点燃,同时,由于可燃气体流速较快,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的面积较小,离焰现象严重,导致一部分可燃气体没来得及燃烧就被气流带走,容易造成安全事故。特别是在需要小火的时候,由于受可燃气体流量及压力的影响,有的“管”能够正常燃烧,有的“管”则可能出现间隙燃烧(俗称“打炮”)、息火和回火的现象。此时,可燃气体极易产生不完全燃烧或不燃烧,使得一氧化碳排量增加,增加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燃气灶燃烧器,在气体分配室上竖直安装二根或二根以上的导气管,气体分配室内安装有气体分布挡板,在导气管的上方安装有联成一体的分火器,在导气管分布位置的几何中心安装有中心导气管及分火盖。
分火器由上、下两块薄板组成,上、下板之间有出气间隔,上、下板的几何中心有一个直径较大的通孔(以下简称为中心通孔),上、下板通过一个厚度与出气间隔相同且内径与中心通孔相同并有一定壁厚的圆柱相连接。分火器下板上有与导气管数量相同的通孔(以下简称为导气管通孔),导气管通孔的直径与导气管的外径基本相同,分布的位置也与导气管相同,使得分火器的下板刚好能够放进导气管并使下板的内表面与导气管的管口形成一个平面。分火器下板的外边缘较上板略大,分火器上、下板或下板边缘向上倾斜。
在导气管分布位置的几何中心(也即中心通孔处),还有一支竖直安装的中心导气管,在中心导气管的上方安装有多孔状的分火盖,分火盖上方的中心有漩流圆锥,可燃气体流出的通孔呈径向分布,通孔的轴线平行于导气管的径向并成放射状分布,或者与导气管的半径向上呈0-60度的放射状分布。
中心导气管与其他导气管的进气管道相互独立,并通过气阀控制其各自的流量。
在导气管内壁上有螺纹状漩流线,漩流线可以分布在整根导气管内壁,也可仅分布在导气管出气口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兵,未经张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6392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