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去毛刺的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62638.6 | 申请日: | 2006-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0923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23 |
发明(设计)人: | 荣兆亮;张志勇;卞惠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汽车粉末冶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H1/08 | 分类号: | B25H1/08;B24B9/00;B23F1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翼胜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翟羽 |
地址: | 200942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毛刺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去毛刺的装置,尤其是对类似齿形皮带轮的圆盘状物体去毛刺时所使用的装置。
背景技术
齿形皮带轮在整形后一道工序是去毛刺。目前,因无专用的设备,因此,以往一直以人工方式对逐个产品去毛刺。人工去毛刺时,每个产品在操作时,操作者体力的变化将直接影响产品的去毛刺效果,增加了产品磕毛碰伤的可能性。并且,去毛刺的劳动强度大,效率低。而且,人工方式造成去毛刺的质量不稳定。
发明内容
为了更快更好的去除类似齿形皮带轮的圆盘状物体的毛刺,本实用新型的提供了一种去毛刺时所使用的装置,其结构如下:
一种去毛刺的装置,包括能移动的底座,底座上固定有一根支撑杆,支撑杆一侧固定一个带把手的推杆,另一侧固定有一根中轴,中轴之上套有一个轴承,轴承内圈与中轴紧密配合,轴承外圈嵌入一个夹块,夹块之上有一个固定工件的装置。
更具体的,所述固定工件的装置可以是一个形状紧密配合工件内部槽孔的突出物。
更具体的,在中轴上的轴承另一侧增加一个挡块,挡块由底面半径不等的两个圆柱体组成,底面半径较大的那个圆柱体其底面面积大于等于工件的底面面积且贴近轴承。
使用了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去毛刺装置,可以对类似圆盘状的各种齿轮进行去毛刺处理,能够节约劳动力和时间,并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去毛刺装置整体示意图
图2是中轴的示意图
图3是夹块与轴承结合后的示意图
图4是一种齿形皮带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依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所示,去毛刺装置整体结构如下:在一个能移动的底座1上固定一根支撑杆2,支撑杆2一侧固定有一根带把手的推杆3,支撑杆2另一侧固定有一根中轴4,中轴4之上套有一个轴承5,轴承内圈与中轴4紧密配合,轴承外圈嵌入一个夹块6,夹块6之上有一个固定皮带轮的装置7,它是一个形状紧密配合皮带轮8内部槽孔9的突出物,因此皮带轮8能够紧密嵌套在装置7上,轴承5另一侧有一个挡块10,挡块由底面半径不等的两个圆柱体组成,底面半径较大的那个圆柱体11的底面面积大于等于皮带轮8的底面面积。
当给皮带轮8去毛刺时,首先开动电动机12,由此带动圆盘状的毛刷13转动,此时工人可以操纵推杆3使整个去毛刺装置向毛刷13靠近,直至嵌套在装置7上的皮带轮8能够被毛刷13刷到,由于中轴4被固定,而套在中轴4上的轴承5的内圈与中轴4紧密配合,同时轴承5的外圈嵌入夹块6中,而夹块6上的装置7又紧密固定皮带轮8,所以当皮带轮8被毛刷13刷到外圈的齿时,皮带轮8会在毛刷13的带动作用下,以中轴4为轴心做自转,由于皮带轮8的自转作用,得以使其外圈的齿能够全部被毛刷13去毛刺。轴承5的另一侧可以添加一个挡块10,挡块10由底面半径不等的两个圆柱体组成,底面半径较大的那个圆柱体11的底面面积大于等于皮带轮8的底面面积,添加挡块10的目的在于防止工人操作时,整个去毛刺装置过于贴近毛刷13,毛刷13会损坏支撑杆2,当有个挡块10之后,由于圆柱体11底面面积大于等于皮带轮8的底面面积,毛刷13过分贴近后则被圆柱体11阻挡,进而起到了保护支撑杆2的作用。
本实施例以皮带轮作为待处理的工件,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对类似圆盘状的齿轮进行去毛刺处理,在此不再赘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汽车粉末冶金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汽车粉末冶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6263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