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手自排排档杆锁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62490.6 | 申请日: | 2006-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95664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26 |
发明(设计)人: | 洪德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炬汽车零配件(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5/06 | 分类号: | B60R25/06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吴泽群 |
地址: | 201801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排档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利用汽车排档相关的排挡锁,尤其是指具有快速开锁、闭锁和牢固防盗功能的一种手自排排档锁;属于车用锁具类。
背景技术
由于汽车工业的进步发展,汽车的换档装置已由传统的手排系统由自排系统所取代,甚至转换成手自排两用之排档杆,而目前手自排两用档杆主要系透过一排档杆来进行档位的切换,以控制车辆的行进。近些年来为了防止汽车遭人盗窃,便于排档杆上加设排档杆锁,防止窃贼任意的推动排档杆而进行换档,以达到防盗的效果。
一般手自排车辆的排档杆都穿设于一排档杆座的档位槽道中,且一般的排档杆座局采取直向和横向槽道转折变化状设计,以便让操作者在推扳排档杆进行入档或换档动作时,可由档位槽道的转折对档位形成一提醒改变动作方向之导引作用,可明确导引操作者做好必要的档位切换动作,便于增加车辆速度的平稳变化及驾驶之舒适感。
然而,手自排车辆的排档杆座上所形成的档位槽道的转折型设计,虽可让操作者在松放油门的瞬间快速完成换档动作,但就其排档杆体与杆座的结构不同于一般手排车辆或自排车辆的结构关系,以至于用于对排档杆形成锁制的锁具无法直接沿用,抑或是在功能及作用上无法真正符合手自排车辆适用的排档杆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发明的目的:旨在提出一种能适用于志排档车辆使用的自排排档杆锁,既能达到快速开锁、闭锁之效果,同时又具有整体牢固性和良好防盗性能。
这种手自排排档杆锁,它包括排档杆头10、排档杆50和锁具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锁具机构含有连动件20、固定杆30、滑动套40,其中能与锁芯连动的连动件20下部设有凸块21、并与一摆杆33的上部触接;所述的固定杆30套置于汽车排档杆50的外部,其内部设有一向杆体一侧开口的缺槽31,该缺槽31内部另枢设有一摆杆33,摆杆33的下端凸设一卡掣部34,该卡掣部的后部设有一复位弹簧35;所述的滑动套40套设于固定杆30的外部,并在滑动套40与固定杆30之间设有一弹性元件41,同时,所述的滑动套40的侧边设有一凸起装的压钮42,并且在滑动套40的套体上设有与摆杆30下端部的卡掣部34相匹配的定位孔43。
在固定杆30位于缺槽31的上半部处设有一阶坎32。
设于滑动套40上的定位孔43不少于一个,且和摆杆30端部的卡制部34呈错位方式设置。
所述的卡掣部(34)的前端具有一单向斜面。
根据以上技术方案提出的这种手自排排档杆锁,通过在滑动套上设置的多个定位孔,使其得以通过滑套的滑移,改变定位孔与摆杆上单向运动的卡掣部的卡合位置,使该排档杆锁得以适用于不同规格之排档杆上;不仅安装方便,而且具有牢固的防盗使用性能。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附图1的剖面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固定杆与连动杆位置及连接关系示意图;
附图4为附图1的立体剖视图;
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与排档杆组合后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6为为附图5的剖面图;
附图7为本实用新型闭锁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0-排档杆头 20-连动件 21-凸块 30-固定杆 31-缺槽 32、阶坎 33、摆杆 34、卡制部 35-复位弹簧 36-斜推面40-滑动套 41-弹性元件 42-压钮 43-定位孔 50-排档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并给出实施例。
如图所示的这种手自排排档锁,其结构组成如下:主要系于排档杆头10内部依序套设有一连动件20、一固定杆30,以及一滑动套40,其中:连动件20系与锁心(该锁芯为公知技术,图示中未表示)连动,并设置于固定杆30的上端,且连动件20下方凸设有一凸块21。
固定杆30固定在排档杆50外部,内部具有一缺槽31,同时固定杆30位于缺槽31上半部设置有一阶坎32,使凸块21安置在阶坎32中,产生摆动的效果,且该缺槽31内部枢设有一摆杆33,摆杆33下端凸设有一卡掣部34,卡掣部34后方设置有一复位弹簧35,使摆杆33受凸块21以及复位弹簧35的带动,在缺槽31中产生摆动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炬汽车零配件(上海)有限公司,未经东炬汽车零配件(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6249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