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节能除烟煤炉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61511.2 | 申请日: | 2006-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93393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19 |
发明(设计)人: | 李彤;彭中礼;韩卫平;彭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彤 |
主分类号: | F24B1/18 | 分类号: | F24B1/18;F24B1/19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3100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节能 烟煤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燃烧技术领域,更进一步涉及一种家用简易煤炉。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北方农村及小城镇不少居民在冬季仍然使用烧煤泥、散煤的煤炉来取暖、烧水、做饭。这些煤炉一般用泥套成炉衬,由于炉衬结构设计不合理,煤不能充分燃烧,大量的微细煤粉和可燃性气体被排出烟筒,既浪费能源,又污染环境。这些煤炉的加煤、预热、高温燃烧及烟尘排放都在炉口,根据燃烧原理,预热区和高温燃烧区在空间位置上应分开,受煤炉结构所限,这两个区域重叠于炉口。因而,科学地设计炉口,可以提高燃烧效率、减少烟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难题,提供了一种新的节能除烟煤炉,它能够提高煤的燃烧效率,减少污染,保护环境。
具体结构方案是这样的:炉盖、炉头盆、出烟口、挡火墙、炉衬、炉膛、炉体、炉箅、存灰炉座,其特征在于:在炉衬上口处设有一个高温燃烧室。
具体方案为:在炉衬上口处设有不闭合的铁质燃烧圈,燃烧圈下焊有四个钢筋支架,钢筋支架放在炉衬上;炉衬用陶土或无机耐火材料直接做在炉体内壁上,形成中空的下大上小的喇叭口形的炉膛,在炉衬内壁有自下而上的底部进风口,炉衬外壁上有穿透炉衬壁的侧壁进风口,炉衬上部靠近出烟口处有一凸起部分作为挡火墙;炉头盆内壁、不闭合燃烧圈、钢筋支架、挡火墙和炉衬上口共同形成高温燃烧室。
高温燃烧室内,炽热的燃烧圈工作表面与散煤中的水发生瞬间裂解反应,产生大量的水煤气,参与燃烧;同时,微细煤粉、可燃性气体涡旋燃烧,增加了烟气在炉口的滞留时间,达到除烟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够提高煤的燃烧效率,减少污染,保护环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去掉炉头盆的立体剖面构造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去掉炉头盆的俯视图。
图3是图2中带有炉头盆的A-A面剖视图。
图中1.炉盖2.炉头盆3.燃烧圈4.钢筋支架5.挡火墙6.出烟口7.炉衬8.底部进风口9.侧壁进风口10.炉膛11.炉体12.炉箅13.存灰炉座。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炉衬7用陶土或无机耐火材料直接做在炉体11内壁上,形成中空的下大上小的喇叭口形的炉膛10;炉衬7内壁有自下而上的底部进风口8,炉衬7外壁上有穿透炉衬壁的侧壁进风口9;炉衬7上部靠近出烟口6处有一凸起部分作为挡火墙5;用dφ14mm螺纹钢弯绕成内径略小于炉衬7上口的不闭合的燃烧圈3,燃烧圈3的不闭合部分夹着凸起的挡火墙5,燃烧圈3的上边沿与炉头盆2口相距15mm;燃烧圈3下焊有四个高19mm的钢筋支架4,钢筋支架4放在炉衬7上。
我们经过多次试验,调整螺纹钢的粗细及钢筋支架的高度,改变高温燃烧室的下部空间,可以改变涡旋燃烧程度;调整炉衬高度,改变高温燃烧室的上部空间,同样可改变涡旋燃烧程度。
具体应用中,对不同型号的炉子,调整燃烧圈大小与质量、钢筋支架的高低及挡火墙的形状与大小,直接用铸铁按相应尺寸做成符合对应炉型的燃烧室产品;与常规煤炉对比,使用我们制造的铸铁类高温燃烧室的产品的实施例可节煤30%左右。若用陶土或其它无机耐火材料制作的同类型的燃烧室产品,效果要差一些。使用中我们还发现,增设高温燃烧室的产品,引火快,封炉后它的返火时间要比常规未采用高温燃烧室煤炉的返火时间少一倍以上。
结合实施例,分析本方案中煤的燃烧过程:
I.煤基本燃烧:煤从炉口加入,燃烧圈3将煤虚开,煤受炉膛10的高温辐射、预热,与从炉箅12、底部进风口8、侧壁进风口9进入预热后的空气混合,煤基本燃烧,煤燃烧后体积减小,炽热的燃烧圈3相当于加热环,持续向炊具辐射热量。
II.煤高温燃烧:在本实施例中,炉头盆2内壁、不闭合燃烧圈3、钢筋支架4、挡火墙5和炉衬7上口共同形成高温燃烧室,高温燃烧室以燃烧圈3为中心,上部是燃烧圈3和炉头盆2下边沿形成的空间,下部是燃烧圈3通过钢筋支架4和炉衬7上口形成的空间。煤基本燃烧后,火焰遇挡火墙5受阻,改变了燃烧方向,铁质燃烧圈3受热升温,燃烧圈3的螺纹进一步增大了火焰的燃烧面积,形成高温燃烧区。煤的高温燃烧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此时,空气从炉头盆2口缝隙处进入补充,煤在高温燃烧室涡旋燃烧。
III.除烟:高温燃烧时产生大量的微细煤粉,同时,炽热的螺纹工作表面与散煤中的水发生瞬间裂解反应,产生大量的水煤气,参与燃烧。由于气流的涡旋作用,增加了烟气在炉口的滞留时间,微细煤粉充分燃烧,达到除烟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彤,未经李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6151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发动机用可变进气歧管装置
- 下一篇:非金属复合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