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瘫痪病人自我训练康复器无效
| 申请号: | 200620161280.5 | 申请日: | 2006-12-0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91388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19 |
| 发明(设计)人: | 纪承寅;李士华;张吉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纪承寅 |
| 主分类号: | A61H1/00 | 分类号: | A61H1/00;A63B23/035 |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汝银 |
| 地址: | 250022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瘫痪 病人 自我 训练 康复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健身器械,具体为瘫痪病人自我训练康复器,用于因脑血管疾病引起的瘫痪病人康复训练。
背景技术:
偏瘫俗称半身不遂,是急性脑血管病最常见的后遗症,发生偏瘫的危险因素主要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血脂代谢异常、血液粘滞综合症、吸烟及恶劣气候等。脑血管疾病患者虽然经过药物治疗活了下来,但造成偏瘫后遗症使生活不能自理,需他人照顾,给本人及家庭带来了许多困难。
偏瘫康复治疗的大量工作是在基层医疗机构或家庭中进行的。实践证明,许多偏瘫患者通过药物和康复训练可以生活自理,甚至恢复工作能力。偏瘫患者康复训练内容很多,其中运动锻炼是功能恢复的主要手段之一。
由于偏瘫的特殊情况,大多时间是在床上躺着,因此充分利用在床上躺着的时间进行锻炼十分必要。但是,目前还没有与此相应的专用训练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患者可自行操作,利用一侧能动肢体带动另一侧肢体被动运动,从而达到康复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瘫痪病人自我训练康复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底座,液压升降装置固定在底座上,一侧面形状如L状的升降支撑臂下端位于升降装置内,另一端呈U型支撑转轴,与转轴连为一体同步转动的配重滚位于升降支撑臂的U型端内,在转轴的端部均设有拐臂,拐臂上设有垂直拐臂的踏握杆;升降装置连接升降控制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踏握杆由与拐臂垂直连为一体的套轴,套轴外通过轴承设有滚套。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踏握杆上还设有残肢固定锁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其结构简单、患者在家中可自行操作,利用一侧能动肢体带动另一侧肢体被动运动,病人无需下床既可锻炼,防止意外发生,从而达到康复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升降支撑臂俯视图。
图中1底座、2液压升降装置、3升降支撑臂、4拐臂、5配重滚、6升降控制钮、7床、8转轴、9踏握杆、91滚套、92套轴。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瘫痪病人自我训练康复器,它包括一底座1,液压升降装置2固定在底座上,液压升降装置2为现有结构,通过升降控制钮6实现对液压升降装置2的动作。一侧面形状如L状的升降支撑臂下端位于升降装置内实现升降;如图2,升降支撑臂3另一端呈U型用于支撑转轴8,与转轴8连为一体同步转动的配重滚5位于升降支撑臂的U型端内,并位于床7的上方。在转轴的端部均设有拐臂4,拐臂4上设有垂直拐臂的踏握杆9。踏握杆9由与拐臂垂直连为一体的套轴92、及位于套轴外的滚套91,滚套91与套轴92之间设有轴承。
在踏握杆上还设有残肢固定锁绳,一防止残肢滑落。
使用时,人躺在床上,需要锻炼手臂时,头部位于配重滚的下方,双手握持踏握杆,必要时用残肢固定锁绳将残肢固定,升降支撑臂的高度通过升降控制钮操纵;训练时,健康肢体施力,带动残肢被动运动。当锻炼下肢时,脚部位于配重滚的下方,其它原理与上肢相同。
偏瘫病人进行康复锻炼时要注意遵守以下原则:(1)持之以恒。每日至少锻炼一次,坚持不懈。否则锻炼的效果不易巩固。(2)循序渐进。逐渐提高运动的难度和运动量。(3)因人而宜。要根据各自的病情和身体状况选择适当的锻炼方式和活动量。(4)劳逸结合。不能急于求成。特别是心血管疾病患者更要注意。防止心跳过快(每分钟不能超过140次)及心律紊乱,防止血压过高(不能超过26.6/16千帕);避免屏气动作及过度用力。如果运动后出现肌肉紧张,说明运动量已经过大,要适当减少。(5)注意安全,防止意外。(6)仰卧是急性期病人最常采用的体位,但又是最容易引起痉挛的体位。因此患侧肩部要用合适的枕头垫起来,使肩部略向前伸;要把患侧上肢放在体旁的枕头上,使肘关节与腕关节伸展,使患侧上肢稍稍抬高;髋部要放一个合适的枕头,以防止骨盆向后倾斜,防止两腿外旋;为避免下肢伸肌痉挛,可用一软枕置于患侧膝下,使膝关节略屈曲;同时应避免被子压在脚背上,而造成足下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纪承寅,未经纪承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6128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可调节闪蒸系统的余热发电系统
- 下一篇:整体式混凝土雨水井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