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皮带连接夹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61202.5 | 申请日: | 2006-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1383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30 |
发明(设计)人: | 陈建文;郭英亮;鲍庆华;李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建文 |
主分类号: | F16G3/12 | 分类号: | F16G3/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1219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皮带 连接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皮带运输机辅助工具,尤其是一种方便皮带首尾相接的皮带连接夹。
背景技术
皮带运输机是最常见的货物输送工具之一,大负荷的货物输送使得更换老化或状态差的皮带成为常见的日常维护工作之一。现有技术中的方法是把新皮带从整部皮带中间或机尾,用皮带正开法,把新皮带覆盖到需要更换的旧皮带上面,待旧皮带卡好余量后,再把旧皮带用人工翻到新皮带上面来,以方便回撤。这样劳动强度大,用工量大,又浪费时间,严重影响生产效率。另外,皮带首尾之间通过U形夹或铆钉固定,使用起来十分不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方便皮带首尾相接的皮带连接夹,利用该连接夹后,皮带的更换更为方便,可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皮带连接夹,其特点是该连接夹包括支架,以及设置于支架两侧的手柄、联动组件及定位板,联动组件设置在支架上,手柄及定位板均与联动组件相连接,定位板上靠近支架的一面设置有若干定位凸台。
在支架上设置有与定位凸台相对应的卡位凹槽。
所述联动组件由压紧弹簧、固定轴及联动杆构成,手柄及压紧弹簧通过连轴设置在支架上,压紧弹簧的一个自由端与手柄固定为一体,另一个自由端与定位板相连接,联动杆设置在支架与定位板之间。
在手柄的上端设计有卡扣,支架上设计有与卡扣相对应的通孔。
本实用新型的皮带连接夹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突出的有益效果:
(1)利用专用的皮带连接夹代替U形夹或铆钉对皮带首尾进行连接,开合方便,施工效率大为提高;并且皮带连接夹可重复利用,节约了运行成本。
(2)更换新皮带时,直接将新旧皮带首尾相接,由旧皮带将新皮带带入,当新皮带被带入至适当位置时,打开皮带连接夹,拿下旧皮带,然后将新皮带首尾利用皮带夹连接即可,操作非常方便,工作效率大为提高。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皮带连接夹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图1所示皮带连接夹的俯视图;
附图3是图1所示皮带连接夹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皮带连接夹作以下详细地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皮带连接夹包括支架1、手柄2、联动组件及定位板3。其中,支架1的截面为“”形,两组手柄2、联动组件及定位板3分别对称设置在支架1的两侧。联动组件由压紧弹簧4、固定轴5及联动杆6构成,手柄2、压紧弹簧4通过固定轴5固定在支架1上,压紧弹簧4的一个自由端与手柄2固定为一体,另一个自由端与定位板3相连接。定位板3的底面设置有若干定位凸台8,支架1上对应定位凸台8的位置设置有相应数量的卡位凹槽9。定位凸台8、卡位凹槽9的个数与皮带10端部的连接孔个数相同。联动杆6设置在压紧弹簧4两侧的支架1与定位板3之间。在手柄2的上端设计有卡扣11,支架1上开有与卡扣11相对应的通孔7。
使用时,首先将皮带10首尾两端分别插入连接夹两侧的定位板3与支架1之间,使皮带10上连接孔的位置与定位凸台8位置相对应,然后按下手柄2,定位凸台8穿过连接孔并插入卡位凹槽9中,即完成皮带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皮带连接夹其加工制作非常简单方便,按说明书附图所示依照通用机加工方法加工制作即可。
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均为本专业技术人员的已知技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建文,未经陈建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6120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