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凹凸皮圈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61029.9 | 申请日: | 2006-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0691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16 |
发明(设计)人: | 常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涛 |
主分类号: | D01H5/86 | 分类号: | D01H5/8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001山东省济南***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凹凸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凹凸皮圈,尤其是能提高纱线质量的皮圈。
背景技术
皮圈是细纱机上重要的牵伸元件,主要是产生附加摩擦力界,加强对浮游纤维运动的控制,提高成纱质量以及提高细纱机的牵伸倍数的作用。
皮圈是控制纤维运动的主要部件之一,目前国际上包括国内应用最多的是丁腈橡胶皮圈。它由三层结构粘合而成。外层是橡胶伸长层,纺纱时直接与纤维接触,因此,要求表面柔软、光洁,不得有气孔和颗粒,而且要具有一定的弹性和摩擦系数,以便有效地控制纤维运动。内层是橡胶压缩层,直接与罗拉、销子接触,因此,配料与外层不同,要求光滑并富有弹性,同时耐热、耐磨、不粘屑。中层是由线绕成螺旋形的筋面形成的补强层,用以提高皮圈的抗张强度,减小伸长并保持皮圈固定的内径,因此,线要求强度高、伸长小且粗细均匀。
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发现纤维在上下皮圈的控制下,纤维仍然比较分散,控制纤维的能力下降,特别是对于高倍牵伸更是明显,纱的质量下降。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皮圈不能特别有效控制纤维运动而导致纱线质量不太理想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凹凸皮圈,该凹凸皮圈不仅能有效地控制纤维运动,而且能提高纱线的质量。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凹凸皮圈的结构由三层粘合而成,硬度为邵氏A62~65。外层是橡胶伸长层,内层是橡胶压缩层,中层是补强层。上皮圈的外层有凸出的部分,下皮圈的外层有凹进的部分,上下皮圈凹凸部分能紧密相切,考虑到纤维须条的体积,上皮圈的外层凸出部分的高度比下皮圈的外层凹进部分的深度有所减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以有效地改善由于皮圈挤压而使纤维分散的现象,收拢纤维,加强对纤维的摩擦力,增强附加摩擦力界,提高纱线质量,减少粘皮圈现象,结构简单,能耗未增加。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图2是本实用新型凸、凹皮圈的结构图。
图3、图4是凸、凹皮圈实施例的构造图。
图中1.内层,2.补强层,3.外层,4.凸起部分,5.凹进部分;B.皮圈宽度,C.皮圈厚度,D.皮圈直径,L.底部宽度,K.上部宽度,H.凸出深度,M.上口宽度,P.下口宽度,N.凹进深度。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凸皮圈的外层的中间有凸出的部分;图2中,凹皮圈的外层的中间有凹进的部分,凹凸皮圈凹凸部分能紧密相切。
在图3、图4所示实施例中,纺40mm以下纤维,9~19tex纱时,凸皮圈的有关尺寸D×C×B×L×K×H(mm)为φ37×0.85×28×3×1.4×0.20;凹皮圈的有关尺寸D×C×B×M×P×N(mm)为φ83×1.0×28×3×1.2×0.2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涛,未经常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6102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液压制动系统渗漏、泄漏报警保护装置
- 下一篇:吊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