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缆线直埋机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60706.5 | 申请日: | 2006-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85519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05 |
发明(设计)人: | 聂玉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聂玉龙 |
主分类号: | E02F5/10 | 分类号: | E02F5/10;E02F5/12;E02F5/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634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缆线 直埋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缆线直埋机,是一种施工机械,特别是在地下埋设电缆或光缆的施工机械,专利分类号E02F5/06。
背景技术
电缆或光缆埋设施工,需要挖沟、放缆、回填等工序;这些工作通常都是用人力来完成的。挖的沟深而窄,既费工又费力,效率很低。很不适应当前电讯工程和光缆通信工程飞跃发展的形势。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施工机械来替代人力劳动,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程质量。
技术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缆线直埋机,用来进行地下埋设电缆或光缆的作业,替代人力劳动,挖沟、放缆、回填依次完成,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程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缆线直埋机,包括一台牵引车,和一台由牵引车牵引的装有缆线直埋机的拖车;在牵引车上固装有可转动的缠绕缆线的绕线架,该绕线架上的缆线通过装在拖车底架上的滑车送到输缆管中;
所述的缆线直埋机是由一台发动机,传动系统,一套液压系统,挖沟下缆回填系统组成;
其中,传动系统是:一台发动机固装在底架上,发动机的输出轴通过连轴节与一减速箱相接;减速箱的输出轴通过连轴节依次连接着轴承座、一组轴承、转动链轮、另一组轴承、轴承座;
所述的液压系统包括一个油泵,一个油箱,一个油压缸,上述设备都固定在底架上;其中油泵通过皮带与发动机的输出轴连接,油泵从油箱泵出的压力油,通过输油管给油缸;
所述的挖沟下缆回填系统是一挂链条悬挂在转动链轮和从动链轮之间,所述从动链轮通过一短轴由轴承座架在底架上;链条与转动链轮、与从动轮啮合;在转动链轮带动下,链条沿拖车行进方向循环转动;
一个由两块钢板拼合而成的,形状类似链条循环转动轨迹的导板,置于两个链轮和链条之间;导板的一端铰接于从动链轮的短轴上,另一端与一个固装在底架上的液压缸的活塞杆铰接;导板两面的外边缘包住部分链条,形成一个导向槽;在活塞杆的力推拉下,导板围绕从动链轮的轴心摆动;导板摆动到下位置时,导板推动链条接触地面,导板摆动到上位置时,链条离开地面;
在链条上,每个链节上装有一个啮合齿,每隔一个链节装有一把犁刀,该犁刀分左、右方向两种,间隔地配置;
在转动链轮两侧的轴承上,固装有用来调节导板位置的丝杠,与其啮合的丝座焊接在导板上;
一个缆线管架固装在导板上面,在缆线管架上装有一根输缆管;
回填结构是两块向内斜成八字形的钢板,装在拖车尾部。
可以将牵引车上的可转动的缠绕缆线的绕线架,和拖车上的缆线直埋机,组合装配在一辆车上。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缆线直埋机,替代人力劳动,进行地下埋设电缆或光缆的作业,挖沟、放缆、回填依次完成,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工程质量。每台机器一人操作,可以替代人力150人以上,每小时可直埋电缆300米;而且比人工劳动,占地面积少,挖沟深而窄,质量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缆线直埋机的结构主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缆线直埋机的俯视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A截面的向视图。
图4是图3中B-B截面的向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缆线直埋机旋转链轮与链条啮合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缆线直埋机的链条结构侧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缆线直埋机的链条结构俯视图。
图8是图7中C-C截面的向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缆线直埋机回填挡板的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10是图9的回填挡板的结构主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缆线直埋机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图1,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缆线直埋机的结构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缆线直埋机,包括一台牵引车1,和一台由牵引车1牵引的装有缆线直埋机的拖车7;在牵引车1上固装有可转动的缠绕缆线的绕线架2,该绕线架2上的缆线15通过装在拖车底架71上的滑车16送到输缆管6中;
所述的缆线直埋机是由一台发动机4,传动系统4A,一套液压系统3A,挖沟下缆回填系统5A组成;
其中,传动系统4A是:一台发动机4固装在底架71上,发动机4的输出轴8通过连轴节9与一减速箱10相接;减速箱10的输出轴101通过连轴节102依次连接着轴承座103、一组轴承104、转动链轮11、另一组轴承105、轴承座106;(参见图2,图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聂玉龙,未经聂玉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6070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磁化节油装置
- 下一篇:发动机气缸体的冷却水进水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