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栓塞动脉瘤的阶梯形弹簧圈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60701.2 | 申请日: | 2006-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91273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19 |
发明(设计)人: | 张静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静波 |
主分类号: | A61B17/12 | 分类号: | A61B17/12;A61B17/00;A61F2/06;A61L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万科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张亚军;王军 |
地址: | 100032北京市西城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栓塞 动脉瘤 阶梯 弹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栓塞动脉瘤的弹簧圈,具体是一种用于栓塞动脉瘤的阶梯形弹簧圈,它特别适用于堵塞人体腔管的栓塞。
背景技术
目前,医学界对人体腔管进行栓塞以达到治疗某种疾病的目的,如在血管中植入栓塞药物、钢圈、明胶海绵或其他高分子材料异物达到堵塞人体血管动脉瘤的目的,可治疗子宫肌瘤、甲状腺瘤、血管瘤等疾病。现有技术中的栓塞都依赖人体腔管内组织对植入异物的沉淀、附着、生长、覆盖才能达到堵塞的目的,堵塞需要一定的时间,不能即时堵塞,当腔管内流体压力较大、流速较快或堵塞面积较大时,堵塞较困难,定位也困难,且采用这类栓塞后复通率低,有些栓塞根本无法复通,目前有一种用于堵塞人体腔管的栓塞的统一直径的弹簧圈,但它仅能栓塞动脉瘤的20-30%,这种弹簧圈当用于栓塞后期栓塞直径不变的情况下,还易发生破裂,使用很不安全;还有一种直径递增的弹簧圈,使用时增加风险,而且不能用于致密填塞;还有第三种三维立体结构的弹簧圈,使用时直径也无法变化,增加了破裂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栓塞动脉瘤的阶梯形弹簧圈,它克服了上述方案的不足,它在用于人体腔管的栓塞时,弹簧圈直径能从大至小呈阶梯形递减向血管瘤内栓塞,可以根据填充情况,即时改变直径,从而增加了填充的致密度,减少填充时破裂的风险。在人体腔管内流体压力较大、流速较快或堵塞面积较大时,结合其他辅助技术,亦能有效地、准确地、更致密地堵塞动脉瘤。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栓塞动脉瘤的阶梯形弹簧圈,包括:导丝、弹簧圈,所述的弹簧圈为从端点至末端是由至少两个递减阶梯形横截面的弹簧圈连为一体,其最末的弹簧圈连接导丝;所述的弹簧圈由单根或多根细弹簧丝绕成同一横截面弹簧圈;在同一横截面的弹簧圈上设置至少一个熔断点。
所述的递减阶梯形横截面的弹簧圈为S形弹簧圈。
所述的递减阶梯形横截面的弹簧圈为弹簧圈形弹簧圈。
所述的递减阶梯形横截面的弹簧圈为Ω形弹簧圈。
本实用新型用于栓塞动脉瘤的阶梯形弹簧圈,它在用于堵塞人体腔管的栓塞时,它以从大至小呈阶梯形递减的弹簧圈向血管瘤内或病灶内栓塞,可以根据填充情况,即时改变直径,从而增加了填充的密度,当填充满后,可以通过多个熔断点中的一个断开,它可以减少填充时破裂的风险。在人体腔管内流体压力较大、流速较快或堵塞面积较大时,结合其他辅助技术,亦能有效地、准确地、更致密地堵塞动脉瘤。
本实用新型之栓塞动脉瘤的阶梯形弹簧圈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由以下的实施例及附图给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S形弹簧圈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螺旋弹簧圈结构示意图;
图4是螺旋弹簧圈B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Ω形弹簧圈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C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S形用于栓塞动脉瘤的阶梯形弹簧圈,如图1、2所示,它包括:导丝1、弹簧圈2,所述的弹簧圈2为从端点至末端是由四个横截面递减阶梯式的S形弹簧圈201连为一体,其最末的S形弹簧圈201连接导丝1;所述S形的弹簧圈201由单根或多根细弹簧丝绕成同一横截面S形弹簧圈;在同一横截面S形的弹簧圈201上设置至少两个熔断点3。
实施例2
螺旋式用于栓塞动脉瘤的阶梯形弹簧圈,如图3-4所示,其结构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弹簧圈201为螺旋式弹簧圈。所述的螺旋式弹簧圈为左螺旋或右螺旋。
实施例3
Ω形用于栓塞动脉瘤的阶梯形弹簧圈,如图5、6所示,其结构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弹簧圈201为Ω形弹簧圈。
上述的实施例1-3实验证明:它在用于堵塞人体腔管的栓塞时,它以从大至小呈阶梯形递减的弹簧圈向血管瘤内或病灶内栓塞,可以根据填充情况,即时改变直径,从而增加了填充的密度,当填充满后,可以通过多个熔断点中的一个断开,它可以减少填充时破裂的风险。在人体腔管内流体压力较大、流速较快或堵塞面积较大时,结合其他辅助技术,亦能有效地、准确地、更致密地堵塞动脉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静波,未经张静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6070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喷油泵喷油量测试装置
- 下一篇:冲击声防止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