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平面显示器的理线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60583.5 | 申请日: | 2006-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79805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21 |
发明(设计)人: | 刘冠德;黄嘉平;赖俐琍;蔡峰圣 | 申请(专利权)人: | 瀚斯宝丽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2B9/04 | 分类号: | G12B9/04;G12B9/08;H05K7/02;G09F9/3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汤保平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平面 显示器 线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平面显示器的理线装置,尤指一种显示器本体与基座间的支架设有一理线装置,用以规范线材的平面显示器的理线装置。
背景技术
按平面显示器,例如液晶显示器、液晶电视或等离子电视…等,因具有质轻、薄化及无辐射等优点,故已逐渐取代传统的映像管(CRT)显示器或电视。当平面显示器摆设于桌面或壁挂时,其背面总是带有一些缆线(cable),例如电源线、信号线,以及喇叭的电源线、信号线或USB线…等,该等外露的线材常显得凌乱无章,从而影响外在的美观及观瞻。而常见的解决方案是利用束线带束紧前述的多数条缆线,或者在平面显示器的支架背面额外设置具沟槽的理线架,以夹持前述的多数条缆线。
唯以束线带讲行理线,除有碍观瞻,且欲更换缆线时,不易于操作与拆除,而困扰着使用者。另在平面显示器的支架背面设置具沟槽的理线架,则会增加整体结构空间,甚至包装材积,从而增加运输成本,此乃相关业者共同面临的难题。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申请人本于多年来从事平面显示器设计及产销的经验,期能克服现有束线带或支架背面设置具沟槽的理线架的诸多缺点与困扰,经再三实验与测试,进而发展出本实用新型的“平面显示器的理线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平面显示器的理线装置,其可克服平面显示器摆设于桌面或壁挂时,其背面多数条缆线的垂挂,若无适度的理线,将会影响平面显示器的整体美观,以及缆线交缠所造成的混乱,利用平面显示器的支架内建一理线装置的设计,以提供缆线有条理地固定夹持,不仅可获致理线的功能,且其进行理线操作时,是呈现隐藏状态,故不会增加整体结构的额外空间,并不致增加包装材积及运输成本。
为达成前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平面显示器的理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其是装设于一平面显示器本体与一基座间的支架,该支架包括:
一上、下端,其分别连接于平面显示器本体与基座,该支架顶、底面适当位置分别开设一盖孔,且其两侧内壁结合一用以遮蔽该等盖孔的可滑动的滑盖;
将至少一缆线通过该等盖孔,并将该滑盖沿着支架两侧内壁滑动,使其端缘固定夹持该缆线而成。
其中该支架的上、下端各设有一本体铰链及一基座铰链,以便分别枢接于平面显示器本体的本体支撑架及基座的基座支撑架。
其中该支架两侧内壁相对开设一对滑槽,该滑盖一端向两侧延伸的滑榫套接,该滑盖沿着两滑槽纵向滑动。
其中该支架是由一上盖及一下盖对接而成。
其中该滑盖表面以凸肋或凹槽形成一拨动部。
其中该滑盖底缘开设多数个线槽。
其进一步包括一夹盖,其可滑动地装设于该支架内部下方,其与上方的滑盖于盖孔内共同固定夹持缆线。
其中该夹盖一端向两侧延伸的轴榫套接于支架两侧内壁的滑槽内。
其中该夹盖顶缘与滑盖底缘相对分别开设半圆形的夹槽及线槽,该各夹槽与线槽共同围组成一圆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平面显示器的理线装置,其可克服平面显示器摆设于桌面或壁挂时,其背面多数条缆线的垂挂,若无适度的理线,将会影响平面显示器的整体美观,以及缆线交缠所造成的混乱,利用平面显示器的支架内建一理线装置的设计,以提供缆线有条理地固定夹持,不仅可获致理线的功能,且其进行理线操作时,是呈现隐藏状态,故不会增加整体结构的额外空间,并不致增加包装材积及运输成本。
附图说明
为进一步揭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内容,首先请参阅附图,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平面显示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支架的理线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图1组立后的立体图;
图4a及图4b为本实用新型支架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支架再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基本上,本实用新型的平面显示器是由一平面显示器本体1,一基座2,及一支架3所组合而成。
其中,平面显示器本体1是为已知的,其实施时,可为液晶显示器、液晶电视或等离子电视,其背面设有一本体支撑架11,以便与后叙的支架3顶端枢接连结。此外,该平面显示器本体1背面另设有多数个输出/入端12,以便与相关的缆线连接,唯此俱为已知技术,在此不拟赘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瀚斯宝丽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瀚斯宝丽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6058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