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柴油机喷油器回油管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60575.0 | 申请日: | 2006-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0725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16 |
发明(设计)人: | 李春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55/02 | 分类号: | F02M5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誉威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彭晓玲;张静轩 |
地址: | 537005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柴油机 喷油器 油管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柴油机喷油器回油管,尤其是能耐高温、耐寒、耐老化、耐振动的多缸柴油机喷油器回油管。
背景技术
在柴油机上,高压油泵与喷油器的振动频率并不一致,在工作中有微小位移发生,因此喷油器回油管必须经得起耐高温、耐寒、耐老化、耐振动的考验。目前现有的多缸(四缸或六缸)柴油机喷油器回油管采用金属管、橡胶管或尼龙管。由于高压油泵与喷油器的振动频率不一致,容易使金属管振裂或振断,而橡胶管易于老化、胀裂,尼龙管易于打折、冻裂、不易装配。上述采用金属管、橡胶管或尼龙管的回油管容易发生渗漏问题,进而影响到柴油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缸(四缸或六缸等)柴油机喷油器回油管结构,该种回油管把软管、硬管、铰接体、接头作成一体,增加了回油管的柔性,耐高温、耐寒、耐老化、耐振动,防渗漏,不受柴油机工作中高压油泵与喷油器及柴油滤清器间产生微小位移影响,安全、可靠。
本实用新型柴油机喷油器回油管结构包括:喷油器与喷油器之间铰接体设置金属联接管,喷油器至高压油泵卸荷阀之间的金属联接管之间设置联接软管,联接软管、金属联接管、铰接体、接头形成联通一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柴油机喷油器回油管结构中,一种优选的结构为在高压油泵卸荷阀至回油管接头之间设置联接软管。
本实用新型柴油机喷油器回油管结构中,使用联接软管的内层为高分子材料耐油管,外层为金属纺织网。
本实用新型柴油机喷油器回油管结构中,金属管与喷油器铰接头采用焊接或螺纹连接方式连接,铰接体与喷油器采用焊接或螺纹方式连接。
本实用新型柴油机喷油器回油管结构中,柴油机为四缸柴油机或六缸柴油机等多缸柴油机。
本实用新型喷油器回油管结构根据不同位置的具体工作状态设置适宜的回油管类型,即采用“软+硬”型式,能够保证各铰接头与喷油器、喷油泵接触面的平面度和平行度,能消除高压油泵与喷油器、柴油机与底盘振动频率不一致,相互间有相对小位移的影响,更安全、可靠。本实用新型喷油器回油管结构可以用于各种多缸柴油机中,如四缸或六缸柴油机等。
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喷油器回油管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结构简单,制造方便,制造成本低;
2、容易装、拆;
3、不受柴油机工作中高压油泵与喷油器间产生微小位移的影响,也不受发动机与底盘振动频率不一样的影响,有效地解决了六缸柴油机喷油器回油管渗油、老化、胀裂、冻裂、振裂或振断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图2为本实用新型六缸机喷油器回油管的结构示意图,图3、图4为本实用新型四缸机喷油器回油管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单通接头体,2-一、二缸喷油器间金属联接管,3-双通接头体,4-喷油器间金属联接管,5-喷油器后金属联接管,6-后端金属联接管,7-油泵卸荷阀前软管组合件,8-油泵卸荷阀前金属联接管,9-油泵卸荷阀铰接头,10-油泵卸荷阀后软管组合件,11-回油管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喷油器回油管结构。如图1、2、3、4所示:
1、由于喷油器与喷油器之间在柴油机运转过程中没有相对位移产生,喷油器与喷油器之间采用金属管联接,金属管与铰接头焊在一起,即单通接头体1与一、二缸喷油器间金属联接管2,一、二缸喷油器间金属联接管2与双通接头体3,双通接头体3与喷油器间金属联接管4,双通接头体3与喷油器后金属联接管5分别焊在一起。
2、由于喷油器与高压油泵在柴油机运转过程中振动频率不一样,有相对的微小位移产生,喷油器至高压油泵卸荷阀之间加一段软管,即油泵卸荷阀铰接头9与油泵卸荷阀前金属联接管8焊在一起,喷油器后金属联接管5与后端金属联接管6之间(注:四缸机是5与8之间),以及后端金属联接管6与油泵卸荷阀前金属联接管8之间加一段油泵卸荷阀前软管组合件7。
3、由于发动机振动频率与底盘的振动频率也不一样,喷油器回油管的接头端制作成软管,即油泵卸荷阀后软管组合件10与回油管接头11压接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喷油器回油管采用“软+硬”型式,能够保证各铰接头与喷油器、喷油泵接触面的平面度和平行度,能消除高压油泵与喷油器、柴油机与底盘振动频率不一致,相互间有相对小位移的影响,更安全、可靠。
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一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6057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