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的电控系统无效
| 申请号: | 200620160194.2 | 申请日: | 2006-12-0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36226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22 |
| 发明(设计)人: | 丛锡堂;赵敏吉;吴德辉;于瑞林;张明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汽集团专用汽车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8C5/42 | 分类号: | B28C5/42;G05B19/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恒久联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徐雪琦 |
| 地址: | 266031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混凝土 搅拌 运输车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动控制系统,具体涉及一种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的搅拌罐电动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由底架总成、进出料总成、清洗系统、控制系统、液压系统等几部分组成。控制系统主要有三个作用:一.通过控制液压泵的正反转向,从而控制搅拌罐的进出料;二.通过控制液压泵的液压油的流量,从而控制搅拌罐的转动速度;三.通过控制发动机油门开口大小,来控制发动机的输出,从而控制搅拌罐的转动速度。
公知的控制系统是机械式的,包括手柄、钢丝软轴或者连杆机构、液压油泵,通过操纵手柄带动软轴或连杆从而控制油泵倾斜盘转动的方向,实现对搅拌罐转动方向的控制,通过控制油泵倾斜盘转动的角度,实现对搅拌罐转动速度的控制。通过手动操纵油门拉杆控制发动机油门开口大小,油门大发动机供油量多,转动快,反之油门开口小,供油量少,转动慢,以此来控制搅拌罐的转动速度。搅拌罐正转对混凝土进行搅拌或者向罐体内加料,反转是将罐体内的混凝土卸载。该控制系统操作费力、容易因机械故障而损坏、可靠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公知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操作简单、控制准确、不易损坏的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的搅拌罐控制系统。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的电控系统,该电控系统设置在发动机到搅拌罐的动力输出系统上,发动机通过传动轴与液压油泵连接,液压油泵通过液压油管与马达连接,马达与减速机相连,减速机与搅拌罐连接在一起。该电控系统包括控制电路、油泵控制装置、发动机油门控制装置,所述控制电路,分别与油泵控制装置、发动机油门控制装置连接,所述油泵控制装置与油泵连接,所述发动机油门控制装置与发动机的供油油路连接。所述控制电路的执行器有两套,分别设置在驾驶室、车尾操作平台上。
所述油泵控制装置包括微型电机、减速器、螺杆、螺母、油泵摆杆,所述微型电机与控制电路连接,微型电机依次固定连接减速器、螺杆、螺母,螺母与油泵摆杆之间活动连接,油泵摆杆可以在螺母的带动下左右摆动。
所述发动机油门控制装置包括微型电机、减速器、螺杆、螺母、油门推杆,所述微型电机与控制电路连接,微型电机依次固定连接减速器、螺杆、螺母,油门推杆固定在螺母上,油门推杆可以在螺母的带动下做往复运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的电控系统,通过控制电路控制液压油泵、发动机油门,来控制搅拌罐的转向和转速,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不会出现机械故障,可靠性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油泵控制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油门控制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控制电路示意图。
图中标注
1.微型电机;2.减速器;3.螺杆;4.螺母;5.油泵摆杆;6.油泵;7.微型电机;8.减速器;9.螺杆;10.螺母;11.油门推杆;12.油门;13.执行器;14.控制电路;15.油泵控制装置;16.发动机油门控制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一个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的电控系统进行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的电控系统,设置在发动机到搅拌罐的动力输出系统上,发动机通过传动轴与液压油泵连接,液压油泵通过液压油管与马达连接,马达与减速机相连,减速机与搅拌罐连接。参照图1、图4,该电控系统包括控制电路14、油泵控制装置15、发动机油门控制装置16,所述控制电路14,分别与油泵控制装置15、发动机油门控制装置16连接,所述油泵控制装置15与油泵6连接;所述发动机油门控制装置16与发动机油门12连接。所述控制电路14的执行器13有两套,分别设置在驾驶室、车尾操作平台上,控制电路14的开关设置在执行器13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汽集团专用汽车公司,未经重汽集团专用汽车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6019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