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分离式多通道旋塞阀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59312.8 | 申请日: | 2006-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2498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20 |
发明(设计)人: | 发明人请求不公布姓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爱萍 |
主分类号: | E21B34/06 | 分类号: | E21B34/06;E21B33/06;E21B21/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500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离 通道 旋塞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石油钻井的旋塞阀。
背景技术
钻探石油油气井时,需要在钻柱的最上端串联连接一定数量的旋塞阀。
旋塞阀的功能在于输送向下流动的钻井液,阻止地层的高压流体通过钻柱的内通道向上喷出。因此,旋塞阀是钻井过程必须使用的内防喷工具。
公知的旋塞阀在开启、关闭过程中,即阀球在转动过程中,阀球与上、下阀座的密封面始终处于压紧状态。公知的旋塞阀一类只有主通道无旁通道,另一类有主通道及一道旁通道,旁通道制作在旋塞阀壳体的基体内。
常规的钻井液通常含有较多的固相颗粒,粘性较高,腐蚀性较强,由于公知的旋塞阀的结构,一方面旋塞阀开关时,阀球与阀座相互滑动易磨蚀,导致密封失效;另一方面旋塞阀两端压差较大时,开启困难。旋塞阀密封失效,地层的高压流体通过钻柱的内通道向上喷出,造成安全事故或灾难;旋塞阀关闭后开启困难,影响后续作业;旁通道制作在旋塞阀壳体的基体内,旋塞阀壳体的机械性能降低,尤其是小外径的旋塞阀机械性能降低更明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离式多通道旋塞阀,该阀设计合理、性能可靠,能适应钻井条件要求,其可靠性比公知的旋塞阀明显提高,寿命比公知的旋塞阀明显延长。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现有旋塞阀的主通道内增设一个旁通道,通过开启、关闭主通道或旁通道以满足不同的生产作业需要;在阀球上设置向外凸出的凸台,实现旋塞阀在开启、关闭过程中,阀球与阀座的密封面的分离,消除密封面的磨蚀,延长密封副寿命。
一种分离式多通道旋塞阀,主要由上接头、卡环、上阀座、凸台、万向节、阀球、下阀座、下接头、截止阀、连接管、主通道、旁通道等组成,其特征在于,主通道由上接头的内孔、阀球的通孔和下接头的内孔组成,旁通道由下阀座上的径向孔、截止阀通道、连接管、上阀座上的径向孔构成,旁通道用截止阀控制通断。
本实用新型在阀球上设置向外凸出的凸台,旋塞阀在开启、关闭过程中,凸台在上阀座、下阀座上滑动,阀球与阀座的密封面处于分离状态;当旋塞阀关闭时,凸台与上阀座、下阀座分离,阀球与阀座的密封面接触。
分离式多通道旋塞阀开启:用扳手旋转万向节,万向节带动阀球一起旋转90度,旋塞阀主通道连通。分离式多通道旋塞阀关闭:用扳手反向旋转万向节,万向节带动阀球反向旋转90度,则将主通道断开。
与公知的旋塞阀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旋塞阀有一主通道,在主通道内还有一个旁通道,确保旋塞阀两端可靠连通;旋塞阀的旁通道单独用连接管连通,不降低旋塞阀壳体的机械性能;旋塞阀在开启、关闭过程中,阀球与阀座的密封面处于分离状态,不产生滑动磨蚀,密封副寿命明显延长;分离式多通道旋塞阀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较长的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
本实用新型主要由上接头(1)、卡环(2)、上阀座(3)、凸台(4)、万向节(5)、阀球(6)、下阀座(7)、下接头(8)、截止阀(9)、连接管(10)、主通道(a)、旁通道(b)等组成,所述的分离式多通道旋塞阀,凸台(4)固定连接在阀球(6)上,旋塞阀在开启、关闭过程中,凸台(4)在上阀座(3)、下阀座(7)上滑动,阀球(6)与阀座的密封面处于分离状态,不产生滑动磨蚀;当分离式多通道旋塞阀关闭时,凸台(4)与上阀座(3)、下阀座(7)分离,阀球(6)与阀座的密封面接触,这一结构大大降低了阀球(6)与阀座的密封副的磨蚀。主通道(a)由上接头(1)的内孔、阀球(6)的通孔和下接头(8)的内孔组成。旁通道(b)由下阀座(7)上的径向孔、截止阀(9)通道、连接管(10)、上阀座(3)上的径向孔构成,旁通道(b)用截止阀(9)控制通断。旋塞阀按需要可开关主通道(a)或旁通道(b),完成相关作业,确保钻井生产正常进行。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想可延伸到任何型号的分离式多通道旋塞阀上。在具体实施时应保证材料性能、加工质量、热处理质量和装配质量,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本实用新型的可靠性和高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爱萍,未经张爱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5931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脚踏座便器
- 下一篇:精神病患者上肢约束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