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鱿鱼延展加工机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58049.0 | 申请日: | 2006-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62835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24 |
发明(设计)人: | 王添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添辉 |
主分类号: | A23P1/02 | 分类号: | A23P1/02;A23L1/325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逄京喜;江怀勤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鱿鱼 延展 加工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涉及一种延展加工机,尤其涉及一种将被辗物(例如鱿鱼干)予以加长延展的辗压机械。
背景技术
传统鱿鱼干在干燥加工后会变得非常生硬,即使烤熟后也仍坚硬,因此牙齿不易咀嚼,造成咽食困难,尤其是对老年人或孩童而言;因此,有业者就将鱿鱼干予以多次辗压展开及薄形化后再进行烘烤,如此便能容易咀嚼及进食。
为了上述辗压而诞生了辗压机,传统的辗压机如下揭专利文献1所示,其设置二支上、下对应滚筒共三组,其中,第一组是进料滚筒,第二组是摊平滚筒,第三组是整平滚筒,前述第二组的上滚筒才有压花纹,其余滚筒没有压花纹;再者,上排的三支滚筒以左右两侧端共二支螺栓来调整高低及松紧度,进以改变上下排滚筒对鱿鱼的辗压程度。
其次,更有业者设计出简化型的鱿鱼铰长机,如下揭专利文献2所示,其由上下二个相互对称的压轮来对鱿鱼进行辗压,其操作手段有手动操作及脚控的半自动操作两种方式,其特征在于上下二压轮之间设置了防止手卷入的安全防护装置。
再者,更有业者开发出鱿鱼烘烤压辗机,如下揭专利文献3所示,其具有上下二压轮的辗压装置,更于辗压装置后设置加热板,其操作流程是先以加热板将鱿鱼加热软化后,再以辗压装置对鱿鱼进行辗压延展。
专利文献1:1975年10月16日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81735号「鱿鱼整型机之改良结构」。
专利文献2:1985年10月11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288271号「鱿鱼铰长机之安全机构」。
专利文献3:1993年6月21日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595447号「鱿鱼烘烤压辗机」。
上述专利文献1的鱿鱼在辗压过程中是呈S形卷绕,其中第一组滚筒作为进料用,第二组滚筒作为摊平用,第三组作为整平用,因此只有第二组才具有压花及延展功能,由于不是三组滚筒都具有压花及延展作用,所以鱿鱼辗压的往返次数就增多,加工时间就增长。其次,导入鱿鱼时都是手动操作实施,由于需要多次加工,而每次导入的角度又不一且S形输送,所以辗压出的形状容易变形。再者,鱿鱼辗出后必须再由导入口重新输入再辗压,往复多次后才能成形,由于是人工操作,所以颇费体力,又导入时是由进料的二上下滚筒间导入,因此手指很容易随着鱿鱼一同被卷入而导致意外发生。此外,上排滚筒是以左右共二支螺栓调整上下滚筒间的间距及松紧度,由于每次调整都需同时调整二螺栓,遂作业颇为麻烦,如能以单一螺栓实施就能方便。
上述专利文献2的特征是在于设置防护装置以避免手动操作时手指被卷入,由图式揭示可知,以上下二个压轮来辗压鱿鱼且以手动输入及转动压轮是非常耗时、耗力的,即使以电动方式操控,也需脚踏开关及用手操作,在手脚并用的情况下,很容易发生意外,所以对一般消费者而言容易构成危险,故只适合业者使用。其次,二压轮之间没有调整间距及松紧度的设备,所以不具有调整功能。
上述专利文献3是一种将鱿鱼先烘烤后再辗压的机械,虽然鱿鱼烘烤软化后能利于辗压,但辗压后的延展性及面积并不因软化而迅速延展加大,换言之,鱿鱼仍需藉由数次的辗压才能由原形增加至数倍,由于每次操作都需掀合掀盖,故易造成操作上的困扰。再者,使用加热板需配备电热管,所以耗电量高,亦是不利之处。
此外,专利文献1~3的操作都需有十足经验的高级技术人员来实施,操作时人员与机器同时运作,若一般经验不足的操作人员运作,常会造成鱿鱼变形等不良率发生、手指铰伤、延压加工时间冗长等问题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通过提供一种鱿鱼延展加工机,以改变目前存在的操作不便,耗电量高和由于操作人员经验不足造成鱿鱼变形等不良率发生及手指铰伤和延压加工时间长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技术手段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鱿鱼延展加工机(10),包括:一机台(11);一设置在机台上并由左右二辊轮(12)(13)带动多条回卷式轮带(14)以使辗压装置(18)之下压辊(17)旋转的输送装置(15);一设置在机台上并位在二辊轮(12)(13)之间且具有上压辊(16)及下压辊(17)的辗压装置(18),前述上下压辊(16)(17)的辊辐具有对鱿鱼辗压延展的同轴向压花沟(162)(172);一由左右二辊轮(19)(20)带动多条回卷式轮带(21)而使辗压装置(15)之上压辊(16)旋转的拉引装置(22);及一由马达(23)作为动力源且同时带动输送装置(15)及拉动装置(22)动作的传动装置(2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添辉,未经王添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5804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防倾倒效果的膝关节
- 下一篇:折叠式高脚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