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安全注射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57975.6 | 申请日: | 2006-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66822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31 |
发明(设计)人: | 陈昌慈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昌慈 |
主分类号: | A61M5/50 | 分类号: | A61M5/50;A61M5/31;A61M5/178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周国城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安全 注射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注射装置,尤指一种安全注射装置。
背景技术
注射装置,例如注射针筒在医疗器材中占有极大比重,尤其近年来一些难以治疗的疾病,例如艾滋病或肝炎,以致遭受注射感染的案例不断发生。因此,也引起各界对医疗器材的重视,尤以注射针筒为甚。所以,具自毁功能的一次性注射针筒乃成为必然且无法避免的趋势。
现有的安全注射针筒,大抵而言,是由针头、液筒、推杆及套环及外筒结合而成。其中,针头是连结于液筒前端,而推杆套接套环后可滑移地容置于液筒内,而后将液筒置入外筒内,呈可滑移状态,为使其可为一次式,较大部分的设计是侧重于注射后将针筒内缩于外筒,并使其无法再为外露。当然亦有针头采内抽式设计,而其作法是使针头于注射后内缩,不复再为汲液使用。
这些方式固然可达液筒或针头不复外露,且无法再汲取药液的基本功能,但其缺失在于零组件较多或是复杂,成本较高,以致难以普及化,就医疗废弃物而言,更是加重处理上的成本与困难度。
如中国台湾专利局于2003年7月1日公告的公告编号为540385号的「二件式回缩安全针筒」专利案所示,其具有可供推杆置入的筒体(液筒)一端设有针座,该针座在周边与筒体间形成有撕裂沟槽,针座上设有一具穿孔的中座,推杆在相对于中座一端设有可穿置卡扣在穿孔的扣块而成者。以便可通过推杆端头与针座卡固后,当推杆拉回针座同时破坏撕裂沟槽,使固定有注射针的针座移至筒体内部,以防止注射针外露的意外伤害发生。但该案的缺失在于,因该液筒顶面具有撕裂沟槽的弱面设计,可能导致该针座于注射或运输过程中,经由外力所产生的力矩而造成摇晃情况发生,甚至因撕裂沟槽的破裂而导致漏液。
特别是,现有的注射针筒由于注射时将推杆推到尽头后,便有一段余液间隙,亦即,无法使药液完全注入人体或兽体内,因而造成药液残余于针筒内,形成浪费,且降低注射的有效剂量。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申请人本于多年来从事安全注射装置设计及产销的经验,期能克服前述安全注射针筒的诸多缺失,经再三实验与测试,进而发展出本实用新型的「安全注射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全注射装置。为改善现有安全注射针筒的诸多缺失,本实用新型包括:一液筒,其内部具有一筒室,前端顶壁突伸一插榫并开具一通孔,该插榫底部开口向内突设一卡环,且该插榫与其外侧的筒环相连的顶壁设有一涡旋形撕裂沟;一针头,是以一注射针连结于一针座,其中央具一座孔,以便可结合于插榫;一推杆,为长条状,其前端的轴向延伸一杆柱,且杆柱最前端则具一尖锥状的杆突,其后方则设有一缩小外径的柱颈;一套环,为软质材料制成,其外径对应于筒室,内部具一环室供杆柱穿越,且其前端的轴孔则供杆突的伸出;一定位环,是套接于插榫与筒环之间,以增加液筒的顶壁应力;通过于施打时,将推杆前推,使杆突的柱颈卡扣于插榫内的卡环后,再对推杆予以一前推力量,从而使撕裂沟断裂,进而导致针头与液筒分离,然后将该推杆往后拉回,使针头、推杆前端的一部分、定位环及套环容置于筒室内而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经由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其确实可使针头不致于施打回收后再前推,而有效地防止注射装置的再利用所产生的困扰。而该定位环是套接于插榫与筒环之间,其可避免因具有撕裂沟的弱面设计所可能导致插榫摇晃的情况,并进一步具有止漏的效果。再者,本实用新型套环的特殊设计,使组装及注射完药液前,具有符合法规要求的阻挡效果。此外,本实用新型推杆的滑动部能在施打药液后,再稍加施力,可使其通过该套环后方的环孔,以便让推杆前端进入环室内,并继续向前锁定并顶破撕裂沟。特别是,本实用新型于不增加零组件的优势下,同时降低成本制程,并于整体结构上可有效地使药液为最大施打量,避免残留,诚为同类物品前所未见的一大佳构。
为进一步揭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首先请参阅图式,其中:
附图说明
图1a及图1b为本实用新型安全注射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组立后的立体图;
图3a及图3b为本实用新型药筒的顶视图及前视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组立后的剖面图,显示正要汲取药液;
图5为本实用新型正在注射的剖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注射至尽头的剖面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尖锥状杆突卡扣于插榫内的卡环的局部放大剖面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液筒的撕裂沟因断裂,而导致自毁的局部放大剖面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推杆回拉时,针头回缩至液筒的筒室内的示意图;以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昌慈,未经陈昌慈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5797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饮水机出水口防菌套
- 下一篇:钢卷包装用塑料防护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