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发光二极管元件及其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57702.1 | 申请日: | 2006-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65890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24 |
发明(设计)人: | 游志明;王绍裘 | 申请(专利权)人: | 聚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33/00 | 分类号: | H01L33/00;H01L25/00;H01L25/075;H01L23/367;H01L23/40;H01L23/488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王允方;李秀春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光二极管 元件 及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光二极管元件及其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高散热效率的发光二极管元件及其装置,其特别适用于一般的照明及显示用途。
背景技术
目前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已广泛地使用在各种照明(illustration)及显示屏(display screen)用途。LED一般包含一发光二极管芯片(LED chip)及两条导线(conductive lead),通过连接至所述发光二极管芯片的两条导线所形成的导电通路,在其连接一电源后,所述发光二极管芯片将开始发光。使用在照明用途时,单一发光二极管芯片所发出的光线已经无法满足需求,因此必须同时使用大量的发光二极管芯片才可以。一般的LED模块使用于照明及显示用途时,通常包含大量的LED以提供足够的亮度。然而,LED不仅发光,同时也会产生大量的热量。特别是排列紧密的LED所生成的热量必须有效率地实时排除,否则将对所述LED模块造成损害。
图1为常规的针脚式发光二极管结构10。其主要将一发光二极管芯片13粘贴于一支架12的一接脚121上,再经引线接合与另一支接脚122连接后,以透明或半透明胶体11将所述发光二极管芯片13与部分支架12封合,使所述发光二极管芯片13完全密封于所述胶体11之中。当所述发光二极管芯片13发光时,其所产生的热量将通过所述支架12传导至外部空气中。因此,所述针脚式发光二极管结构10普遍应用在较低电流的电路上,相对地其亮度并不适用于照明用途。
图2为另一常规的针脚式发光二极管结构10′。与图1相比较,其具有较佳的散热效率,因此也具有较高亮度。所述针脚式发光二极管结构10′的支架14包含四支接脚141~144,与图1所揭示的支架12相比较具有较大的散热面积。此外,所述针脚式发光二极管结构10′上的胶体15与支架14的四支接脚141~144接近。当发光二极管芯片16发光时,所述支架14容易将其所生成的热量移除至所述胶体15之外。因此,所述针脚式发光二极管结构10′具有良好的散热功能,也具有较高的亮度。然而,图2所揭示的针脚式发光二极管结构10′因与图1相比较增加了两个接脚,当焊接在电路板上时,也占用较大的面积,且其工艺成本较高也较复杂。
另外,为要符合目前的SMT(Surface Mount Technology)工艺需要,部分电子元件需要使用表面粘着型的包装结构。如图3所示,为一高亮度表面粘着式(surface mountdevices)的发光二极管20,其与图1及图2揭示的针脚式发光二极管结构10及10′类似,但其支架21共计有六支接脚211~216。其中两支接脚212~213及另两支接脚215~216分别连接一电源的正负极且形成一L形状,而另两支接脚211及214则空接。由于此所述表面粘着式发光二极管20的接脚数目较多,虽然具有较佳的散热特性,然而其总接脚面积较大,也会有占用电路板上较大面积的问题。
为改善上述发光二极管的散热问题并免除使用电路板,另一型式的发光二极管结构被研发出来。图4(a)及4(b)分别为一常规的发光二极管元件30的俯视图及分解图,其直接将复数个发光二极管芯片34置于一具有导电及导热的第一电极31上,并利用复数条导线35连接至一第二电极33。在所述第一电极31与所述第二电极33之间则利用一电绝缘环32彼此电隔绝。当所述第一电极31及所述第二电极33分别连接一电源Vs的正负极时,所述发光二极管芯片34即会发光。此时,伴随产生的热量则利用所述第一电极31移除;然而其散热效率仍不足(仅靠所述第一电极31的表面散热)。在使用时,所述第二电极33侧面具有一螺纹331,用以将所述发光二极管元件30整体旋入固定于一具有内螺纹的一凹槽(图未示)中。其中所述凹槽可设置在一大型散热板(图未示)中,而所述大型散热板再连接所述电源Vs的一极,以提供所述发光二极管芯片34所需的电源。然而,所述电绝缘环32往往因无法承受足够的扭力而损坏或松脱,造成所述第一电极31及所述第二电极33因互相接触而短路,进而使所述发光二极管元件30失效(fails)。另外,制作所述发光二极管元件30时,所述电绝缘环32利用一具有粘滞性(流体)的绝缘材料经固化(curing)而成,在其形成过程中,所述第一电极31及所述第二电极33必须小心对准(alignment),以避免彼此相互接触而造成短路。因此,所述发光二极管模块30无法经由大量生产来降低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元件,利用一体成形的圆柱导热电极,提供较大的散热面积,以快速有效地移除发光二极管芯片所产生的热量,进而延长所述发光二极管元件的使用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聚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聚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5770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式雨衣
- 下一篇:升降机不占地面的可移动式小型立体车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