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辊筒热压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620157651.2 | 申请日: | 2006-11-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1590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17 |
| 发明(设计)人: | 宋立军;陈永波;曾军民;陈良生;张宏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京山轻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3P11/02 | 分类号: | B23P11/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31800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热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产品加工装配配合的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辊筒热压装置。
背景技术
辊筒一般由筒体和半轴组成,在生产过程中,筒体与半轴的装配一般采用两种方式。
一、间隙(过渡)配合。同一温度下,筒体内孔直径比半轴直径大,或者无间隙,在常温下,半轴与筒体组合装配后焊接;生产上通常采用这种生产方式,简易方便,缺点是需要焊接,焊接后容易变形;焊接后要进行退火处理,如果热处理不当,容易造成焊缝脱落,影响产品质量,或者造成报废!
二、过盈配合。同一温度下,筒体内孔直径比半轴直径小,在筒体加热后,半轴与筒身组合装配,勿需后续热处理和焊接,工艺过程短,缺点是装配困难,特别是对于筒体长,直径大,配合位长的工件,装配量大,如造纸设备,每台上百件;在装配过程中,既需要加热保温,又要进行装配,容易造成装配“中途”报废,因此,在生产过程中易造成生产“瓶颈”。
为了克服上述之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装配方便、迅捷,成功率高,切实可行的加工装配配合的工艺装置,即辊筒热压装置。
发明内容
一种辊筒热压装置,它包括支撑辊筒6、配辊箍5、辊筒筒体16、地轨12、地轨小车11、上链轮1、下链轮3、锁紧板2、减速电机4、聚火罩7、火焰切割枪8、保温罩9、丝杆10、轴承13、顶丝14、半轴15组成;其特征在于:由两根支撑辊筒6,配辊箍5支撑辊筒筒体16,采用减速电机4带动上链轮1、下链轮3使支撑辊筒6低速旋转,且辊筒中心距采用顶丝14连接,辊筒加热部采用柴油与压缩空气混合导入火焰切割枪8,且均匀分布于筒身四周,点火加热部设有地轨小车11,在地轨小车11上设有保温罩9。
辊筒筒体16在支撑辊筒6、配辊箍5上,采用减速机4带动工件旋转,并且支撑辊筒6的间距可调。
加热部采用均匀分布在保温罩9圆周上的300型火焰切割枪8,采用柴油与压缩空气混合,点火加热,且火焰切割枪8随辊筒直径大小可调。
加热部火焰切割枪8随辊筒筒体中心,有丝杆10调节中心高度,并可以随小车11,在地轨12上沿轴心移动,边加热边旋转。
本实用新型优点是:火力大,加热快,加热均匀,加热源可以沿轴向移动加热,且适当保温,自动化加热,能实现边加热边装配,方便迅捷,提高装配成功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A-A向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B-B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筒体的运动:将筒体16放在两根辊筒6和辊箍5组成的辊架上,支撑辊筒轴端由减速机4,链轮1、链轮3传递动力,自动旋转筒体,根据筒体的直径,可以松开2,调整顶丝14,从而调整轴承13,改变辊筒6之间的间距,保证筒体16正常稳定地旋转。
二、点火加热:采用柴油与压缩空气混合,用气管导入300型火焰切割枪8(四把均布在筒体圆周上),并采用聚火罩7集聚火焰,将其固定在可以移动的小车11上,沿地轨12,筒体轴向移动加热;根据筒体的直径,可用丝杆10调节保温罩9的中心高度,也可以调节火焰切割枪离中心距离。
三、装配步骤:将筒体16放在支撑滚轮上,按方式1,实现筒体低速旋转,在筒体的一端,由端部向中心点火加热,约5-10分钟后,内孔膨胀约0.5-1.5mm,在半轴的同侧采用移动小车(或行车),将辊筒半轴15,2分钟内迅速插入筒体内孔,然后自然抱紧,同样,对另外一侧,用行车吊头后,采用相同的步骤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京山轻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湖北京山轻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5765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移动硬盘抽取盒
- 下一篇:一种用于LC型光纤转接适配器的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