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充电座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57165.0 | 申请日: | 2006-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83389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28 |
发明(设计)人: | 曾卿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运机械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中坜电子厂 |
主分类号: | H01M10/44 | 分类号: | H01M10/44;H01M2/10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潘培坤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电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充电座,特别涉及一种在充电插槽内设置定位肋条,用以卡掣插置入充电插槽的充电电池,进而使充电电池稳固定位的充电座。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今的电子产品必须具备可移植性,强调能随身携带,不限制使用的场合与距离等特点,才能符合使用者的使用需求。因此除了支持市电供作定点使用外,仍须配设一次性电池或充电电池,使电子产品在无市电或动态环境下仍可获得电力供应,便于使用者随时操作使用。
然而一次性电池一旦电能耗尽,即无法补充电能,仅能丢弃,对于环境造成很大负担。相对地,充电电池虽然电力有时耗尽,但能反复通过充电座来补充电力。因此充电电池成为电子产品便利的电力来源。由于充电电池必须通过充电座来补充电力,因此充电电池插设于充电座上时,必须确保与充电座稳固电性连接。
目前市面上所贩卖的充电座主要是在基座本体上开设有一充电插槽,并在该充电插槽的底部设置导电端子组而组成。通过上述构造,使用者可将充电电池的接触端朝下插入充电插槽中,使接触端对应导电端子组进行充电工作。
虽然上述充电插槽大多依据充电电池本身的长宽以及厚度来模造成型,但不免与充电电池的实际尺寸有些微误差,导致充电电池插入充电插槽后,容易产生摇晃不稳的情形,影响充电电池的接触端与导电端子组间的导电接触质量,甚至中断充电,导致不知情的使用者将因中断充电而导致电能不足的充电电池误用于电子产品上,造成使用上的困扰。
针对上述问题,需提出一种能改善现有充电座的缺点的充电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电座,该充电座在充电插槽内设置定位肋条,用以卡掣插置入充电插槽的充电电池,使充电电池稳固定位,从而提高导电接触质量,确保充电电池根据使用者的操作正确进行充电工作。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充电座,其包含:一基座本体,该基座本体上开设有一充电插槽,在该充电插槽的底部开设有一端子孔,并在该充电插槽内与该端子孔对应的至少一侧壁面上设有至少一个定位肋条,所述定位肋条卡掣插置入该充电插槽中的充电电池;一导电端子组,其从上述基座本体底端的端子孔设入该充电插槽内,并与该充电电池接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充电座,其中,该定位肋条在该充电插槽的侧壁上纵向构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充电座,其中,所述定位肋条为多个。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充电座,其中,该充电插槽内与该端子孔对应的其中一个侧壁面凹缩形成弹性壁面,该弹性壁面的厚度小于该侧壁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充电座,其中,所述定位肋条设置在该弹性壁面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充电座,其中,该充电插槽的至少一端设有一弹性定位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充电座,其中,该充电插槽的两端分别设有弹性定位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充电座,其中,该基座本体的至少一端设有对应固定所述弹性定位片的一固定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充电座,其中,该充电插槽的顶端两侧分别向外水平延伸一翼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充电座,其中,该翼板上间隔开设有多个通孔。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构造具有如下有益技术效果:使用者可将充电电池的接触端朝下插入充电插槽中,并对应导电端子组,通过充电插槽内所设的定位肋条卡掣插置入充电插槽中的充电电池,使充电电池稳固定位于充电插槽中,与导电端子组接触,进行充电工作。
为了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充电座的立体组合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充电座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充电座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充电座的侧向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俯视剖视示意图。
图6是沿图5的线6-6的剖视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基座本体 11-充电插槽 111-翼板 112-通孔
113-端子孔 114-弹性壁面 115-定位肋条 116-容置孔
12-固定孔 2-导电端子组 3-弹性定位片 4-充电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运机械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中坜电子厂,未经广运机械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中坜电子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5716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塑料骨架型膨润土复合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冷柜挡尘板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