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植入遥控电针刺激仪无效
| 申请号: | 200620156620.5 | 申请日: | 2006-12-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3321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12 | 
| 发明(设计)人: | 黄晓卿;郑忠楷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晓卿;郑忠楷 | 
| 主分类号: | A61N1/36 | 分类号: | A61N1/36;A61N1/08;A61N1/05;A61H39/00 | 
| 代理公司: | 福州智理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丁秀丽 | 
| 地址: | 350001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植入 遥控 电针 刺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针灸科研和医疗的可植入遥控电针刺激仪。
背景技术
目前的针刺疗法所采用的治疗装置分为:传统的金属针和电针刺激仪。金属针分为针柄和针体,针体尖而锋利,可穿透皮肤到达皮下层组织,包括穴位或非穴位;它的进针方法为手持扎针;刺激方法为手动捻针法和电针刺激法。
在开展针刺作用机理的科研工作时,往往需要开展动物实验,由于动物不能同病人一样主动配合针刺,故需将动物束缚固定或麻醉后才能实施进针和捻针刺激。但被强制固定或被麻醉的动物的生理机能状态与平静的状态完全不同,这样的状态所获得的针刺研究结果难以完全说明医疗上针刺的机理。此现状使针灸研究处于低谷徘徊的局面,也消耗了大量的科研资金和人力。
由于人的操作的每个动作存在细微差异,医生手持捻针动作之间的细微的差别使得手工捻针刺激的刺激效果比较持久。但是,手工捻针技术需要比较长期的临床实践锻炼提高,而且对医生而言是需要消耗体力和精力的劳动。电针刺激仪以节律性的刺激电脉冲信号代替医生的人工手动捻针,减轻了医生的体力消耗。电针时,此信号通过导线被输送到针体,来实现对穴位或刺激点刺激。电针刺激代替针灸医生的人工手动捻针的另外一个优点是使得刺激容易量化,而且操作仪器比较容易,初级医生也可比较容易地掌握。
但是,最初的电针刺激仪的刺激信号是固定频率的,规律性非常强。医学研究已经证明机体对规律性刺激经一定的时间将产生适应,适应后该刺激对机体的控制效应将降低,治疗作用随之减弱。为了避免由于刺激的规律性而产生机体适应的问题,现有的一些电针刺激仪经过改进可以发出固定组合的调幅调频波,但是这些波形仍然具有规律性和单调重复的特点,故现有电针刺激仪所发出的刺激波形仍然未解决刺激适应问题。
此外,无论是传统的手工捻针刺激还是现有的电针仪,在完成针刺后,都不能对所发生的刺激信号加以保存和复现,这样就难以对治疗方法和实验过程加以总结和研究,大大影响了临床疗效的提高和针刺机理的阐明。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植入遥控电针刺激仪,它可遥控地控制电针刺激的过程,从而使操作者在不靠近受针刺动物或人体的情况下,即可对动物或人体进行针刺,而不惊扰动物或人体,使动物或人体保持清醒、自然而又相对自由活动的状态。此外,通过遥控控制既有利于根据需要调节刺激波形和刺激强度,保持刺激过程的平稳性和可控性,又有利于生成多频率和多幅度任意组合波形的刺激信号,克服以往的电针仪刺激信号规律性和单调重复的特点,同时还有助于记录并完整复现当前的波形,以便经验总结和再次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构成的,它包括遥控刺激控制装置和刺激终端,所述的遥控刺激控制装置包括刺激波形特征量生成装置、接口电路、无线数据发射模块、无线数据接收模块、控制电路、及模拟波形生成电路;所述的刺激波形特征量生成装置通过接口电路与无线数据发射模块连接,实现生成刺激波形、将该刺激波形转化成波形特征及地址数据后发送的功能;所述的无线数据接收模块经控制电路与模拟波形生成电路连接,无线数据接收模块具有接收波形特征及地址数据的功能,控制电路具有对接收的数据进行校验解码、并控制模拟波形生成电路生成对应的模拟脉冲波形的功能;所述的模拟波形生成电路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刺激终端连接,实现输出模拟脉冲波形的功能;所述的刺激终端为可安置在皮肤或皮肤下穴位或非穴位位置的导电体。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可将无线数据接收模块、控制电路、模拟波形生成电路及刺激终端固定在动物身上、或人体身上,使它们随动物或人体自由移动;或放置在动物附近、或人体附近。操作者通过刺激波形特征量生成装置设置各种刺激波形特征参数后,将波形特征参数及地址数据通过接口电路发送到无线数据发射模块,经过编码后通过无线模式发射;通过无线数据接收模块及控制电路对无线数据发射模块发射的无线信号进行接收解码并校验,接着控制模拟波形生成电路产生对应具体的模拟脉冲波形电刺激信号;最后通过导线将该电刺激信号传递给刺激终端,对动物或人体进行电针刺激。
较之已有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可在不接近受刺动物体或人体的状态下,通过遥控控制方式对动物、或人体产生类似于针灸的电针刺激作用,从而既不影响动物、或人体的自由活动,又不对动物、或人体产生惊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晓卿;郑忠楷,未经黄晓卿;郑忠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5662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