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凹凸换热管无效
| 申请号: | 200620155406.8 | 申请日: | 2006-12-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89745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12 |
| 发明(设计)人: | 杨文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贝龙环保热力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8F13/06 | 分类号: | F28F13/06;F28F1/10 |
| 代理公司: | 广州知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宣国华 |
| 地址: | 510060广东省广州市环***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凹凸 热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锅炉或热交换器领域的凹凸换热管。
背景技术
目前的锅炉多采用光管作为烟管,这种光管虽然制造、安装非常简便,但是换热系数低;之后,有的工程技术人员通过在锅炉上应用螺纹管和在管内插入螺旋片等方式来强化传热效果,但是改进后的锅炉由于受到管子强度的限制,纹深浅,引而换热效率增加也很有限;而且锅炉采用螺纹管后由于长时间地使用,纹沟会被油污和积灰所填满而失去提高换热效果的作用;采用管内插入不锈钢螺旋片的锅炉不仅成本增高,而且处于高温烟气包围之中的螺旋片易被烧坏而影响传热,甚至还会发生变形不易抽出更换,影响锅炉正常使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在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换热效果好且体积小的凹凸换热管。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凹凸换热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的外圆周面沿轴向上下对称且均匀分布圆弧凹坑,每个圆弧凹坑的结构和大小相同;上述设置的这种圆弧凹坑的作用是提高管内的流换热系数较大。
所述各圆弧凹坑与管体外表面相交部分为圆弧过渡面,以减小了管体局部变形突变应力值。
所述上下对称且均匀分布的圆弧凹坑一次冲压成型。
使用本实用新型后产生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圆弧凹坑的存在,当气体流过管内壁的凹坑处时,形成旋涡,造成反方向的旋转;而在凸面处又会形成局部的流体脱离,使流体在管内产生旋转运动,增加了壁面流体速度,加强边界层内流体的搅动。上述的结构使得整个流动结构产生变化,边界层内的流体和主流流体得以更好的混合,从而使换热得到强化,并该结构又具备自备自清洁的作用,解决了螺纹管内因积灰而影响换热效率的难题。另外由于凹坑与换热管外表面相交部分为圆弧过渡,减小了局部变形突变应力值;圆弧凹坑在圆周对称分布且结构大小相同,轴向方向连续结构,可以在光管的基础上经过一次冲压成型,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管体1外径为48-60mm,管壁厚为3-3.5mm,在管体1轴向上下两侧的对称设置的圆弧凹坑2采用模具一次冲压成型,分布在管体1上的圆弧凹坑2的大小和结构相同,都是坑深为14-15mm,凹坑半径为18-20mm,并且圆弧凹坑2的间距相等,分布均匀。在各圆弧凹坑2与管体1外表面相交部分为圆弧过渡面,且外表面圆弧半径为8-10mm。经实验测试得出在多种流速与烟气温度下其对流换热系数与光管相比提高50%以上而沿程阻力的加幅却不到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贝龙环保热力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贝龙环保热力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5540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桌子系统
- 下一篇:偏振光片、其制造方法和使用该偏振光片的液晶显示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