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有源智能天线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55296.5 | 申请日: | 2006-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90677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12 |
发明(设计)人: | 陈春海;张凯;张远见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Q7/30 | 分类号: | H04Q7/30;H04B1/707;H04B7/04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杨晓松 |
地址: | 510730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有源 智能 天线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通信天线系统技术,特别涉及一种有源智能天线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移动通信系统基站设备的典型设计方案是将射频收发信机包括大功率放大器等部件部分均安装在室内的无线基站设备单元内,在该射频收发信机与安装在室外的接收天线、发射天线间用低损耗的射频电缆连接。
近年来,随着对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无线基站的需求,基站设备仍使用传统的设计方法就勉为其难了,其原因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工作于2GHz频段,受此频段电波传播特性的限制,必然要大大增加基站的数量,并要求其实现三维覆盖,如果还用低损耗射频电缆来连接收、发天线与射频收发信机,随着射频收发信机数量的增加,使用又粗又长的射频电缆将增加人工调测难度与致使效率低下,其结果将导致可生产性和成本上的问题;连接天线和室内无线基站之间的射频电缆在2GHz以上频段的损耗比较大,射频电缆的损耗已经不能容忍,特别对使用智能天线的移动通信系统来说,因为天线数量大大增加,其馈电损耗、电缆成本及安装等方面的问题都将是难以克服的。为此,目前在设计TD-SCDMA等移动通信无线基站时,使用了图1所示的技术方案来试图解决上述问题。在图1中示出的基站设计方案,将多路收发信机103(多路收发信机103包括多个腔体滤波器、多个功放低噪放一体化模块、开关转接板、上变频模块、下变频模块、ADC模块、DAC模块光收发模块和控制及供电单元)置于室外,并位于智能天线101附近,与智能天线101采用射频电缆102短距离连接,与基站室内单元105通过光纤104进行连接。
上述的技术方案中,多路收发信机103和智能天线101之间是通过多根粗射频电缆2连接,而且射频电缆102长度一般有2至3米;其主要缺点是:馈线损耗大;为了取得较好的幅相一致性,需要准确的测量,对工程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导致系统成本增加,其复杂度也较高;多路收发信机103体积大、重量重,致使在智能天线下面有较大的赘物,而且有多根较长的电缆馈线外露,外观不美观而且在工程的安装过程容易导致物管方的抵触,同时外露的电缆馈线亦容易破损造成故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易于安装,美观实用,耐用性能好的有源智能天线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有源智能天线系统,包括多路收发信机、智能天线和基站室内单元,所述多路收发信机与智能天线相连接,所述基站室内单元与多路收发信机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路收发信机与智能天线设置为一体,所述多路收发信机的部分模块或全部模块固定在智能天线背面。
所述多路收发信机的部分模块固定在智能天线背面或置于智能大线内部,其余部分模块设置于多路收发信机的机箱内。
所述多路收发信机与智能天线可通过螺钉连接、铆接或其他方式固定连接为一体。
所述多路收发信机的输出可通过多根同轴细电缆与智能天线上的馈源相连接传送信号,所述同轴细电缆设置于智能天线或多路收发信机内;所述多路收发信机与智能天线之间的馈线连接可通过N型防水接头连接,以加强设备的防水效果。
所述多路收发信机与基站室内单元通过光纤(单纤或双纤)连接来传输数字信号。
所述同轴细电缆的长度为10~20cm。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本有源智能天线系统将多路收发信机与智能天线结合为一体,形成一体式结构,从而改善系统的集成度,有助于使整个系统小型化、轻量化及美观化;相对于现有的技术方案,本系统更加便于在高塔上抱杆安装,而且由于体积较小,安装后外观更加整齐美观;此外,本系统避免了现有技术电缆馈线外露的缺点,不会导致物管方的抵触;同时,设置于系统内的同轴细电缆不易破损,从而降低连接电缆的故障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的有源智能天线系统结构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有源智能天线系统结构框图。
图3为图2所示有源智能天线系统所用到的多路收发信机的结构框图。
各图中标记说明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未经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5529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气体再燃与双通道水平浓淡集成型低NOx燃烧器
- 下一篇:荧光灯单极镇流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