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减振、吸音、复合材料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52394.3 | 申请日: | 2006-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54246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30 |
发明(设计)人: | 何雪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何雪萍 |
主分类号: | G10K11/168 | 分类号: | G10K11/168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殷红梅 |
地址: | 214062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减振 吸音 复合材料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减振、吸音、复合材料结构,具体地说是用于工业产品的减振、吸音处理,属于减振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本实用新型作出以前,在已有技术中,工业产品及交通运输工具在使用中,由于工业产品本身的振动,会产生噪声。目前,用于工业产品及交通运输工具的表面处理,例如:压缩机、空调、冰箱、动力机械、工程机械、车辆、环保设备的噪声,通常是采用阻尼橡胶或纯塑泡材料来进行减振。阻尼橡胶只能起到减振作用而无保温作用,而纯塑泡材料吸收噪声和减少振动的作用很有限。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从而提供一种减振、吸音、复合材料结构,能有效地减少来自工业产品的表面振动,吸收来自工业产品的噪声,从而有效地降低工业产品的整机噪声,并同时具有保温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主要采用吸音层材料与隔音层材料交替放置或粘合成一体。
所述的交替放置或粘合次数为1~1000次。
所述的吸音层材料采用毛毡或棉絮或棉毡或泡沫塑料(海绵)或各类纤维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叠加;所述的毛毡或棉絮或棉毡或泡沫塑料(海绵)或各类纤维材料的厚度为:0.01~1000mm。
所述的各类纤维材料采用棉或毛或毡或绒。
所述的隔音层材料采用橡胶或塑料板或金属板或纸板或人造革或布料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叠加。所述的橡胶或塑料板或金属板或纸板或人造革或布料的厚度为:0.01~1000mm。
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紧凑,合理;由于采用毛毡、棉絮、泡沫塑料(海绵)、各类纤维等吸音材料与橡胶板、塑料板、金属板、纸板、人造革、布料等材料间的交替互相作用,可有效地减少来自工业产品的表面振动,吸收来自工业产品的噪声,从而有效地降低工业产品的整机噪声,并同时具有保温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单层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多层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本实用新型将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实施例一:
采用单层吸音层材料1与单层隔音层材料2交替放置或粘合成一体,交替放置或粘合为一次。吸音层材料1采用毛毡或棉絮或棉毡或泡沫塑料或各类纤维材料中的一种制成,各类纤维材料采用棉或毛或毡或绒。隔音层材料2采用橡胶或塑料板或金属板或纸板或人造革或布料中的一种制成。
如图2所示:实施例二:
采用三层吸音层材料1、3、5与三层隔音层材料2、4、6交替放置或粘合成一体,交替放置或粘合为三次。吸音层材料1、3、5采用毛毡或棉絮或棉毡或泡沫塑料(海绵)或各类纤维材料中的一种制成,隔音层材料2、4、5采用橡胶或塑料板或金属板或纸板或人造革或布料中的一种制成。在吸音层材料1上面放置或粘合隔音层材料2,隔音层材料2上面放置或粘合吸音层材料3、粘合吸音层材料3上面放置或粘合隔音层材料4,隔音层材料4上面放置或粘合吸音层材料5,粘合吸音层材料5上面放置或粘合隔音层材料6。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吸音层材料1采用毛毡或棉絮或棉毡或泡沫塑料(海绵)或各类纤维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叠加;所述的毛毡或棉絮或棉毡或泡沫塑料(海绵)或各类纤维材料的厚度为:0.01~1000mm。各类纤维材料采用棉或毛或毡或绒。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隔音层材料2采用橡胶或塑料板或金属板或纸板或人造革或布料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叠加。所述的橡胶或塑料板或金属板或纸板或人造革或布料的厚度为:0.01~1000mm。
本实用新型可根据工业产品的外形,在该减振吸音材料外包覆人造革、布料、塑料后通过缝制或粘合可制作各种不同规格的软体隔声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何雪萍,未经何雪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5239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