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井下双螺杆泵系统无效
| 申请号: | 200620152160.9 | 申请日: | 2006-12-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99726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02 | 
| 发明(设计)人: | 徐建宁;李志;屈文涛;李海峰;赵宁;刘志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4C2/16 | 分类号: | F04C2/16;F04C15/00;F04B47/00;F04B53/18;E21B43/00 |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江镇华 | 
| 地址: | 100010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井下 螺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石油开采的泵。特别是涉及一种能够适应于井下机械采油领域,从深井中举升流体,结构紧凑、加工装配简单,在井下运转的可靠性高的井下双螺杆泵系统。
背景技术
金属双螺杆泵在地面应用较为广泛,其主要应用在油气混输、食品加工、玻璃制造等领域。金属双螺杆泵的工作原理为,在螺杆转动过程中,靠双螺杆与壳体之间形成的腔室把被输送流体从吸入口经各腔室增压后排出到出口。由于螺杆与壳体均为金属材料,所以螺杆与壳体之间的配合是间隙配合,其间隙越小,单个腔室的增压能力就越大,但加工和装配难度也随之增加。由于金属双螺杆泵是容积式泵,因此其对超稠流体、高含气流体的适应性强,不会发生气锁,正因为金属双螺杆泵具有这种特性,使其在石油行业的油气混输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由于金属双螺杆泵具有诸多的优点,因此如能将其应用到井下机械采油领域,则可弥补其它机械采油方式在稠油井和高含气井中出现的问题。但是,目前地面所应用的金属双螺杆泵由于受空间限制小,所以其一般体积较大,且增压能力一般都较低,很难适应于井下机械采油领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适应于井下机械采油领域,从深井中举升流体,结构紧凑、加工装配简单,在井下运转的可靠性高的井下双螺杆泵系统。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井下双螺杆泵系统,包括有位于泵出口下端的增压单元,和位于增压单元底端的吸入口,还设置有位于吸入口下端,并承受增压单元反向轴向力的止推单元;位于止推单元的下端,向增压单元提供动力源的动力分配单元;形成在止推单元和动力分配单元内部对其进行润滑的润滑系统构成。
所述的增压单元有一级或一级以上的由螺杆壳体和位于其内的两根旋向相反的螺杆组成的单元级。
当所述的增压单元有一级以上的单元级构成时,其每两级之间的螺杆是通过具有同步运动的连接结构进行连接。
所述的吸入口和止推单元之间还设置有防止润滑系统的润滑油进入增压单元的密封结构,密封结构包括有密封壳和位于其内的密封件,密封件的下端连接止推单元,上端连接螺杆动力输出轴,螺杆动力输出轴贯穿吸入口分别与构成增压单元最下部的两个螺杆连接。
所述的止推单元是由两套由止推段壳体和位于其内的止推轴承以及贯穿止推轴承的止推段轴组成的止推结构构成。
所述的止推结构包括有:相互连接的上止推段壳体和下止推段壳体;设置于上止推段壳体内的止推轴承,和贯穿止推轴承且上端与密封结构中的密封件相连,下端设置于下止推段壳体内并与动力分配单元相连的止推段轴;设置于下止推段壳体内的止推轴承,和贯穿止推轴承且上端设置于上止推段壳体内且与密封结构中的密封件相连,下端与动力分配单元相连的止推段轴。
所述的动力分配单元包括有:一端与源动力输入轴相连的双万向联轴器;与双万向联轴器的另一端相连的源动力输出轴;与源动力输出轴的另一端相连的位于润滑螺杆壳体内的润滑螺杆;与润滑螺杆的另一端相连且位于同步齿轮壳体内的主动齿轮和位于同步齿轮壳体内且与主动齿轮相啮合的从动齿轮,其中,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的轴分别与止推单元中的止推段轴相连。
所述的形成在止推单元和动力分配单元之中的润滑系统包括有:位于润滑螺杆壳体内的分别与源动力输出轴及主动齿轮相连的润滑螺杆;由相互连接的同步齿轮壳体、上下止推段壳体及密封壳与位于它们之内的各部件所形成的润滑油通道,以及使润滑油从润滑油通道进入位于各壳体内的部件中并对其进行润滑的润滑油入口构成。所述的各润滑油入口分别形成在被润滑部件的壳体上。在润滑油通道内可设置有润滑油滤清部件。
本实用新型的井下双螺杆泵系统,结构紧凑、设计合理、加工装配简单,能够适应于井下机械采油领域从深井中举升流体,在井下运转的可靠性高。本实用新型的源动力的驱动装置可采用井下潜油电机直接驱动,简化了整套机械采油系统的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井下双螺杆泵系统整体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2是图1的F-F向剖面示意图;
图3图2的G-G向剖面示意图。
其中:
1:联轴器壳体 2:源动力输入轴
3:球形双万向联轴器 4:源动力输出轴
5:润滑螺杆 6:主动齿轮
7:从动齿轮 8:下止推段壳体
9:止推轴承 10:止推段轴
11:止推段轴 12:上止推段壳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未经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5216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F04C 旋转活塞或摆动活塞的液体变容式机械
F04C2-00 旋转活塞式机械或泵
F04C2-02 .弧形啮合式的,即各配合元件具有圆弧形传送运动,每个元件都具有相同数目的齿或齿的等同物
F04C2-08 .相互啮合式,即带有与齿轮机构相似的配合构件的啮合
F04C2-22 .内轴式,与其配合元件在相互啮合处具有同方向的运动,或其中的1个配合元件是固定的,内部元件比外部元件有更多的齿或齿的等同物
F04C2-24 .反向啮合式的,即配合元件在相互啮合处的运动方向相反
F04C2-30 .具有F04C2/02,F04C2/08,F04C 2/22,F04C 2/24各组中两组或多组所包含的特征,或具有包含在这些组中的一个组的特征,并且配合元件之间具有其他形式的运动的特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