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振动压实仪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52108.3 | 申请日: | 2006-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86503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05 |
发明(设计)人: | 刘金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东正测控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28 | 分类号: | G01N1/28 |
代理公司: | 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来佳 |
地址: | 300131***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振动 压实仪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路面材料试验仪器领域,尤其是一种振动压实仪。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公路建设事业的发展,对公路建设质量的要求越来越规范,路基、路面压实质量是保证道路性能及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保证路基及路面的施工质量,通常要使用试验仪器对其试样的干密度进行检测。现场施工时通常采用振动压路机对路面进行压实,其振动频率及振幅均会对压实质量产生影响,而现有的振动压实仪通常是采用静压成型的方法对试样进行压实,即仅对试样进行体积上的压缩。这种成型方法与现场施工时的振动压实方式不相符,不能模拟出现场施工时的振幅、振频不断改变的真实状态,从而其制作出的试样和现场试样的内部结构并不十分一致,由此而导致测量出的试验结果较真实情况有一定的差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可以模拟出现场施工环境真实振动压实状态的振动压实仪。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振动压实仪,包括电控箱、机架和安装在机架底部的工作平台,机架顶部安装有一提升电机,该提升电机在机架内竖直连接一螺杆,该螺杆下端水平安装有一调整梁,该调整梁两端的卡块分别导向安装在其两侧边的导柱上,该导柱的上端固装在机架的顶部、其下端固装在机架的中横梁上,该导柱上均套装有导套,其特征在于:调整梁下方连接有一固装在该导套上的支撑框架,该支撑框架下部内侧安装有一振动器,该振动器的底面上固装有一压实头,该振动器的上端面通过其上固装的轴承座安装有转动轴,该转动轴上安装有一固定偏心凸轮和一活动偏心凸轮,该转动轴在轴承座外端通过万向联轴器连接减速箱的输出轴,该减速箱连接一驱动电机。
而且,所述的调整梁通过拉链与其下方的支撑框架连接在一起。
而且,所述的振动器上端面平行安装有两个转动轴,该两个转动轴与减速箱的两个输出轴通过万向联轴器相连接。
而且,所述的振动器是通过其两侧所固装的橡胶减振块与支撑框架安装在一起
而且,所述的转动轴是通过键连接在万向联轴器上。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在振动器上安装有两个转动轴,该两个转动轴上均安装有一固定偏心凸轮和一活动偏心凸轮。该两对偏心凸轮通过驱动电机实现转动,振动器通过该两对偏心凸轮的旋转实现振动。该振动可通过电控箱来调整控制振动器的振幅和振频,以逼真的模拟出施工现场的振动压实状态。活动偏心凸轮可通过其安装角度的不同以物理形式改变振动器的振幅和振频。通过本振动压实仪制作的试样与现场试样的内部结构最为接近,因此测得的数据十分准确,以最大限度地保证道路施工的质量与安全。
2.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操作方便,是一种能够测定无粘性自由排水粗粒土和巨粒土的试验仪器,并具有能够模拟出施工现场的振动压实情况、试验过程科学合理、试验数据精确可靠、可有效保证施工建设顺利进行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机架的局部剖视图;
图3是图1的A-A向剖视图;
图4是图1的B-B向剖视图;
图5是图1的I部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活动偏心凸轮的放大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固定偏心凸轮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以下实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一种振动压实仪,包括电控箱1、机架6和安装在机架底部的工作平台20,该机架为四柱框架形结构,该机架顶部的中间位置安装有一个提升电机7,该提升电机的输出轴竖直连接一螺杆8,该螺杆下端啮合一水平安装的调整梁9上固装的丝母(图中未标出),该螺杆可在提升电机的驱动下控制调整梁的升降。该调整梁两端的卡块10分别导向运行在其两侧边所固装的两个导柱21上。该两个导柱的上端通过螺栓固装在机架的顶部,其下端通过螺栓固装在机架的中横梁23上;该两个导柱上均套装有一导套22,该导套位于卡块的下部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东正测控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天津东正测控技术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5210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集热器防水、排气结构
- 下一篇:一种太阳能热水器上下水共用管道排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