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驱车锁定的酒后驾车报警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51766.0 | 申请日: | 2006-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84973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05 |
发明(设计)人: | 刘强;王炳强;李承基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三星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28/06 | 分类号: | B60K28/06;G08B21/00 |
代理公司: | 天津中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胡京生 |
地址: | 300457天津市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驱车 锁定 酒后 驾车 报警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报警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带驱动锁定的酒后驾车报警装置。
技术背景
酒后驾车十分危险,交通法严格禁止,因运而生了繁多的酒后驾车报警装置,但大多只是单一的声、光报警,不能完全防止酒后驾驶者进行驾驶,因此因酒后驾车而造成的交通事故仍层出不穷。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驱动锁定的酒后驾车报警装置,装置装于司机座前方,当司机饮酒后不但可自动声、光报警,而且会自动将汽车的驱动锁定,从而防止因酒后驾车造成事故。本实用新型解决新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驱车锁定的酒后驾车报警装置,包括有气敏传感器B1、射极跟随器VT1、声、光报警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驱车锁定电路,其电路连接为,触发器IC2的1端接地、5端串联电容C7后接地、6端串联电容C8后接地、6端还与三极管TR2的射极,三极管TR3的发射极相连,触发器IC2的4端、8端串接在一起并串联电容C6后接地、8端还与电阻R11、R12串联后与触发器IC27端连接在一起、8端还与三极管TR1的发射极相连,三极管TR1的基极连接在R11与R12串接的节点上,三极管TR2的集电极接地、基极串联电阻R14和R16后接地,三极管TR3集电极接地并与三极管TR2的集电极间串连一电阻R16、三极管TR3的基极串联一个电位器VD4,电阻R13与电位器VD4的电阻R15串联后与汽车驱动马达并联,并一同并联到三极管TR1的集电极与三极管TR3的集电极之间;触发器IC2的4端直接连接在气敏传感器B1的输出端。
其原理为当司机不饮酒时,酒精气敏传感器B1输出端电压为零,触发器IC2不触发,三极管TR2、TR3不导通,三极管TR1导通,汽车马达通电驱动,当司机饮酒后,随环境中酒精浓度增加而上升,使射极跟随器VT1输出端的电压也上升,当射击跟随器VT1的电压达到控制声、光报警电路的电子开关的开启电压时,此电子开关接通声、光报警电路,发出声、光报警信号,同时使触发器IC2触发,电流则使三极管TR3导通,三极管TR1截止,电流通过电位器VD4的电阻R15及R16构成回路,将汽车驱动马达断电而锁定。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是,既包括有当酒精浓度超越一定数值时的声、光报警,又包括有自动将汽车的驱动锁定,从而确保了驾驶员和同车人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图并作为摘要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在原不带驱动锁定的酒后驾车报警装置上加入驱动锁定电路,其电路连接为,触发器IC2的1端接地、5端串联电容C7后接地、6端串联电容C8后接地、6端还与三极管TR2的射极,三极管TR3的发射极相连,触发器IC2的4端、8端串接在一起并串联电容C6后接地、8端还与电阻R11、R12串联后与触发器IC27端连接在一起、8端还与三极管TR1的发射极相连,三极管TR1的基极连接在R11与R12串接的节点上,三极管TR2的集电极接地、基极串联电阻R14和R16后接地,三极管TR3集电极接地并与三极管TR2的集电极间串连一电阻R16、三极管TR3的基极串联一个电位器VD4,电阻R13与电位器VD4的电阻R15串联后与汽车驱动马达并联,并一同并联到三极管TR1的集电极与三极管TR3的集电极之间;触发器IC2的4端直接连接在气敏传感器B1的输出端。所述的酒精气敏传感器B1可选用CM900,触发器IR2可选用555芯片,本装置安装与汽车司机座前,饮酒司机一上车即可声、光报警,并将汽车驱动自动锁定,从而保证司机和同车人的安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三星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天津三星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5176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体化电脑连接马口铁
- 下一篇:一种光声喇曼光谱检测器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