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智能型绝缘低压电表箱壳体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50142.7 | 申请日: | 2006-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76016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14 |
发明(设计)人: | 张善鸿;赵洪宝;董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三源电力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11/04 | 分类号: | G01R11/04;G07F15/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402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型 绝缘 低压 电表箱 壳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智能型低压电表箱壳体,特别涉及的是智能型绝缘低压电表箱壳体。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技术智能型低压电表箱壳体的结构包括:用铁皮制成的底盒和上盖,在上盖表面设置有一个显示电表数字的视屏窗口;磁卡插口;与电表箱铰接能开闭的挂锁门。
上述现有技术智能型低压电表箱壳体存在以下缺陷:①、磁卡插口没有任何保护措施,使用时间一长,磁卡插口容易被雨水尘土浸入,磁卡插入存在困难。②、电表箱上盖的挂锁门采用普通合页与电表箱上盖连接,普通合页的铰接轴从电表箱外面很容易拔出,挂锁门虽然有锁,也起不到防盗作用。③、电表箱内的电器元件放在木板上,该木板虽然起到绝缘作用,但是易被虫蛀或腐烂;④电表箱金属壳受潮后,其内壁易产生凝露,不仅造成箱体表面漆皮掉落易腐蚀,一旦电器元件及电线外包皮老化破损,导致电表箱外壳带电,存在人身触电的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绝缘的电表箱外壳,电表箱安装安全规范,磁卡插口带有防护装置,具有安全防盗设施的智能型绝缘低压电表箱壳体。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型绝缘低压电表箱壳体,该电表箱壳体包括:内部装有电表及与其配套部件的底盒;具有电表数字可视窗口、挂锁门和磁卡插口的上盖,在所述底盒的内部设置有:安装两个以上电表和防窃电装置、行程开关的空间,将行程开关与其它区域隔开的活动隔板;所述上盖的磁卡插口设置有防护装置,上盖与挂锁门之间的支撑轴具有防脱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采用不饱和聚酯玻璃纤维增强片状模塑料SMC(Sheet molding compound的缩写)整体模压一次制成,具有强度高、重量轻、耐腐蚀、高绝缘、施工方便、阻燃防水、耐高温、外形美观、使用寿命长、成型周期短等优点,生产效率高,适于大批量制品生产;本实用新型用不饱和聚酯玻璃纤维增强片状模塑料SMC制成的制品价格低廉、安全性能高。挂锁门具有防脱结构,有效的防止窃电。磁卡插口设置有防护装置,具有防水防尘作用,防护板开启容易,磁卡能方便的插入,有效的保护内部结构,延长使用寿命。电表箱壳体内设置有活动隔板,将经常打开的区域与其他区域隔开,能有效的保护其他部件的安全使用。电表箱壳体设有通风孔,使箱体内部的高温及时散发,提高电器元件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外形主视图;
图2是图1中A-A剖视图;
图3是图1中打开上盖后显示底盒内部结构主视图;
图4是图1中B-B剖视图;
图5是图4中W向视图;
图6是图5中H-H剖视图;
图7是图1中C-C剖视图;
图8是图1中D-D剖视图;
图9是图2中F部放大图;
图10是图2中E部放大图;
图11是底盒的立体示意图;
图12是图3中K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一步详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型绝缘低压电表箱壳体,该电表箱壳体包括:内部装有电表14及与其配套装置的底盒9;具有电表数字可视窗2、挂锁门4和磁卡插口3的上盖1。在所述底盒9的内部设置有:安装两个以上电表14和防窃电装置16、行程开关15的空间,将行程开关15与其它区域隔开的活动隔板11、12。所述上盖1的磁卡插口3设置有防护装置,上盖1与挂锁门4之间的支撑轴5具有防脱结构。
如图2、图3、图11、图12所示,所述活动隔板包括:大活动隔板11和小活动隔板12。
所述大活动隔板11设置在行程开关15与电表14区域之间,大活动隔板11的下部插入底盒9内侧底部大隔板插座17的间隙中,大隔板插座17从底盒9内侧底部向上凸起形成,大隔板插座17与底盒9为一体。大隔板插座17可以是与大活动隔板11同等长度,也可以呈图3所示间断状态。大活动隔板11的高度略小于底盒9与上盖1内部空间的高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三源电力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三源电力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5014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