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轴向绕线式定子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49981.7 | 申请日: | 2006-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94086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19 |
发明(设计)人: | 陈建荣;刘智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元山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1/12 | 分类号: | H02K1/12;H02K21/02;H02K21/12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兴鹏;邵伟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轴向 绕线式 定子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定子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轴向绕线式定子装置。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一般马达定子1包含一线圈座11、一固定于该线圈座11顶面的上积磁轭片12、一固定于该线圈座11底面的下积磁轭片13,以及一用以使该线圈座11定位于该上积磁轭片12与该下积磁轭片13间的轴管14。该上积磁轭片12具有多个相间隔且环覆该线圈座11周面的上磁盘部121,每一上磁盘部121的底侧具有一缺角122;该下积磁轭片13具有多个相间隔且环覆该线圈座11周面的下磁盘部131,该多个下磁盘部131是与该多个上磁盘部121配合呈交错排列,每一下磁盘部131的顶侧具有一缺角132。
在冷却风扇运转时,其转动力量主要是来自于其转子(图中未示)的永久磁铁与该马达定子1的上、下磁盘部121、131间所产生的磁斥效应,该转子因受磁力推斥而持续转动。然而若是突然受到其它外来的较大不当阻力影响,迫使该转子停止运转,此时该转子的永久磁铁与该马达定子1的上、下磁盘部121、131间便可能转换产生磁吸效应,于阻力消除后,致使该转子较难以顺利地再为激活运转;因此,利用上磁盘部121的缺角122与下磁盘部131的缺角132结构,使得该转子的永久磁铁与上、下磁盘部121、131间恒构成不均匀的磁力效应,就算是外来不当阻力迫使该转子止转而让永久磁铁与上、下磁盘部121、131间形成磁吸现象,然而一旦不当阻力消除后,不均匀的磁力效应则成为促使该转子于瞬间再为激活的动力源,毋须重新激活马达电源或予拨动,该转子便能自然起转,使其永久磁铁与该马达定子1的上、下磁盘部121、131间复而产生磁斥效应,转子得以持续转动。
纵然,利用上磁盘部121底侧的缺角122,以及下磁盘部131顶侧的缺角132,使上、下磁盘部121、131因左、右半部的磁感面积不同,而与转子的永久磁铁间产生左、右磁力不均效应,促使该转子能于阻力消失后自然地重新起转。另一方面,却也使每一上、下磁盘部121、131的上、下半部的磁感面积因而有极大差异,也就是说,上、下磁盘部121、131与该转子的永久磁铁间会伴随产生显著的上、下磁力不均效应,造成该转子于转动过程中有严重的浮晃现象,整体不但于运转稳定度与顺畅度表现上转弱,且会产生较大的运转噪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产生左右磁力不均而上下磁力均匀的效应,以促使转子能持续、稳定运转的轴向绕线式定子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轴向绕线式定子装置,包含一轴向绕线式的线圈座、一固设于该线圈座顶面的上磁极件,以及一固设于该线圈座底面的下磁极件。该上磁极件具有一固设于该线圈座顶面的上固接片,以及多个自该上固接片周缘间隔向下延伸且环覆该线圈座周面的上磁盘;每一片上磁盘具有一自其底端面倾斜向上延伸至其一侧端面底缘的第一截面、一自其顶端面垂直向下延伸的第二截面,以及一自该第二截面底缘向外延伸至该侧端面顶缘的第三截面。该下磁极件具有一固设于该线圈座底面的下固接片,以及多个自该下固接片周缘间隔向上延伸且环覆该线圈座周面的下磁盘,该多个下磁盘与该多个上磁盘配合呈交错排列且互呈上下反转态样;每一片下磁盘具有一自其顶端面倾斜向下延伸至其一侧端面顶缘的第四截面、一自其底端面垂直向上延伸的第五截面,以及一自该第五截面顶缘向外延伸至该侧端面底缘的第六截面。
本实用新型的功效在于,利用上磁盘与下磁盘的截角与截块设计,使上、下磁盘与一转子的永久磁铁间产生左右不均匀磁力,能促使转子于瞬间顺利地再激活;特别是上、下磁盘能与永久磁铁间产生上下均匀磁力,以抑制转子的晃动,而使转子能持续、稳定运转。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立体图,说明一般马达定子的结构。
图2是一立体图,说明本实用新型轴向绕线式定子装置的第一较佳实施例。
图3是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一平视图。
图4是一平视图,说明本实用新型轴向绕线式定子装置的第二较佳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较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轴向绕线式定子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被详细描述之前,要注意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类似的组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元山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元山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4998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油层识别和产能评价的方法
- 下一篇:全自动注塑分开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