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气压式精密防震台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49930.4 | 申请日: | 2006-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68379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31 |
发明(设计)人: | 陈东茂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东茂 |
主分类号: | F16F13/00 | 分类号: | F16F13/00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树明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压 精密 防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震台,特别是涉及一种便于制作的气压式精密防震台。
【背景技术】
现有一种精密型避震器(例如中国台湾专利申请案号第94139882号发明专利案)包含一个底座、一个固设在该底座上的承置座、一个装设在该底座与该承置座上的阻尼单元,及一个安装在该底座上的气嘴。该承置座具有一个弹性橡胶本体,及一个预埋于该本体的一环缘内的固定环块,该承置座借由该固定环块可与该底座的一个顶壁锁固在一起,该阻尼单元具有一容置于该底座内的阻尼油、一支固设于该本体上的接杆,及一个安装在该接杆底端并位于该阻尼油内的阻尼件。
借此,此种精密型避震器虽可借由灌入该底座内的空气及该阻尼单元,而对一个装设于该承置座上的承载物产生吸震作用,但是,为了使该固定环块与该接杆可一体结合于该本体上,该固定环块与该接杆两者通常需与该本体一起入模成型,因此,此种精密型避震器在制造上可谓相当麻烦,此外,由于该固定环块与该接杆是一体结合于该本体上,因此,当该本体失去弹性时,使用者并无法只去局部更换该本体,而需连带更换该固定环块与该接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制造且可局部更换弹性组件的气压式精密防震台。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气压式精密防震台,包含一个底座单元、数个防震单元,及一个上盖单元。该底座单元具有一个底壁、一个设置于该底壁上的底围绕壁,及一个由该底壁与该底围绕壁配合界定出的安装空间。所述防震单元是分别设置于该底壁上并位于该安装空间内,所述防震单元分别具有一个顶盖、一个相反于该顶盖的底盖、一个与该顶、底盖连接的囊壁、一个将该囊壁的一顶端部束紧于该顶盖上的上束环、一个将该囊壁的一底端部束紧于底盖上的下束环、一个由该顶、底盖与该囊壁配合界定出的容置空间,及一个装设于该囊壁上的气嘴,所述底盖是分别与该底壁间隔一间距,所述囊壁可在一未充气状态与一充气状态之间变换,当所述囊壁在该未充气状态时,所述囊壁的一邻近该底端部的一底腰部是分别下垂至介于所述底盖与该底壁之间,当所述囊壁在该充气状态时,所述囊壁的底腰部是分别膨胀上移至远离所述底盖。该上盖单元是装设于所述防震单元的顶盖上,该上盖单元具有一个相反于该底壁的顶壁,及一个设置于该顶壁上并对应于该底围绕壁的顶围绕壁,该顶壁是分别与所述顶盖连接,当在该未充气状态时,该顶、底围绕壁是互相邻近,当在该充气状态时,该顶、底围绕壁是互相远离。
借此,本实用新型的气压式精密防震台不但防震单元便于制造,且在维修时更可只局部更换防震单元的囊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气压式精密防震台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2是该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剖视示意图,说明该较佳实施例的数个防震单元是在一未充气状态;
图3是一类似图2的视图,说明所述防震单元是在一充气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较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气压式精密防震台进行详细说明: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一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明白。
参阅图1、2、3,本实用新型气压式精密防震台的较佳实施例,包含:一个底座单元10、数个防震单元20、数支供气管30、一个上盖单元40,及数个限位单元50。
该底座单元10具有一个底壁11、一个设置于该底壁11上且沿该底壁11周缘朝上延伸的底围绕壁12、一个由该底壁11与该底围绕壁12配合界定出的安装空间13、数支分别对应于所述防震单元20的螺栓14、数个分别装设于该底围绕壁12上的供气接头15、数个止滑垫16,及二个相对地开设于该底围绕壁12上的提耳孔17。
该底壁11具有一个顶面111、一个相反于该顶面111的底面112,及数个分别对应于所述限位单元50并贯穿该顶、底面111、112的安装孔113。
所述螺栓14是分别焊固于该底壁11上并朝上延伸。
所述止滑垫16分别具有一个抵接于该底壁11的底面112上的止滑部161,及一个自该止滑部161朝上穿过该安装孔113并延伸至该限位单元50内的套接部162。如此,当本实施例摆置于一平面上时,所述止滑垫16即可产生止滑的作用,而防止本实施例相对于该平面滑动。此外,当使用者要搬动本实施例时,即可借由所述提耳孔17而方便地握提该底围绕壁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东茂,未经陈东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4993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缓粘结预应力筋外套压纹装置
- 下一篇:新型喷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