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连接器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49909.4 | 申请日: | 2006-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90462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12 |
发明(设计)人: | 邱鸿仁;张存德;郭明朗 | 申请(专利权)人: | 信锴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24/02 | 分类号: | H01R24/02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巨潮 |
地址: | 台湾省台北***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特别是涉及一种使用于高频讯号传输的同轴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如图1及图2所示,为一般使用于高频讯号传输的电连接器1,其包含一呈倒L型的金属壳体11,及分别设置于金属壳体11内的一第一导电端子12、一第二导电端子13、一第一绝缘件14、一第二绝缘件15、一铜环16及一后盖17。
上述各组件在组装时,先将第一导电端子12穿设于第一绝缘件14的第一穿孔141内,并使第一导电端子12的第一焊接部121外露出第一绝缘件14后侧,接着将组装后的第一导电端子12及第一绝缘件14由金属壳体11的前端111置入其容置空间110内。将第二导电端子13穿过第二绝缘件15的第二穿孔151,使第二导电端子13的第二焊接部131外露出第二绝缘件15顶端,并将铜环16套设在第二绝缘件15外表面近底端处,接着将组装后的第二导电端子13、第二绝缘件15及铜环16由金属壳体11的底端112置入容置空间110内,借由铜环16与金属壳体11内壁面紧配合的设计,使该第二绝缘件15定位于金属壳体11内,同时第二导电端子13的第二焊接部131会与第一导电端子12的第一焊接部121抵接。
接着组装人员需由金属壳体11后端的开口113对第一、第二导电端子12、13的第一、第二焊接部121、131焊接,再将后盖17盖覆于开口113即完成电连接器1的组装。
由于电连接器1的组成构件多,导致制造成本的提高,且组装人员不易由开口113对第一、第二导电端子12、13的第一、第二焊接部121、131作焊接的动作,使得组装复杂度增加并耗费组装的工时。此外,电连接器1是借由金属壳体11底端处的四支焊接脚114焊接于电路板(图未示)上,当电子讯号经由第一导电端子12输入并经第二导电端子13输出时,电子讯号会受到电路板上的电子组件(图未示)工作时所产生的影响,而造成讯号损失的情形,因此该电连接器1无法进一步使用在更高频电子讯号传输的场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降低制造成本、简化组装复杂度及减少组装工时的电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降低电子讯号损失的电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包含一金属壳体、一第一绝缘件、一第二绝缘件、一导电端子及一中空金属套筒,金属壳体包括一具有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的外壁,外壁界定出相连通的一通往第一端的第一通孔及一通往第二端的第二通孔,第二通孔的延伸方向与第一通孔的延伸方向垂直,第一绝缘件穿设于第一通孔内并包括一第一穿孔,第二绝缘件穿设于第二通孔内并包括一第二穿孔,导电端子呈L形并包括一穿设于第一穿孔内的第一支臂,及一与第一支臂垂直且穿设于第二穿孔的第二支臂,中空金属套筒套设于第二绝缘件上并抵接于金属壳体外壁的一内表面。
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另一特点在于金属壳体包括一形成于外壁的内表面且与第二通孔位置相对应呈弧形的卡槽。中空金属套筒包括一卡接于卡槽的卡接部,及一形成于卡接部一侧以与第一通孔位置相对应并供第一支臂穿过的凹部。中空金属套筒还包括一形成于内表面且与该第二绝缘件一端抵接的挡止部。
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另一特点在于导电端子包括一形成于第一支臂与第二支臂间的转折部,第一支臂具有一位于自由端的接触部,而第二支臂具有一位于自由端且外露出外壁的第二端的连接部,其中第一支臂的接触部可为一部份穿出第一穿孔的凸柱,也可为一对位于第一穿孔内的弹片。
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有益效果在于借由导电端子一体成型的设计,可降低制造成本、简化组装复杂度以及减少组装的工时,此外,借由中空金属套筒的配置,可降低高频电子讯号传输时的损失。
附图说明
下面通过最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
图1是一般电连接器的一立体图;
图2是沿图1中的直线II-II所取的一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立体图;
图4是该较佳实施例的一立体分解图;
图5是该较佳实施例的金属壳体的一仰视图;
图6是该较佳实施例的中空金属套筒的一立体图;
图7是沿图3中的直线VII-VII所取的一剖视图;
图8是该较佳实施例的另一实施态样的一前视图;
图9是沿图8中的直线XI-XI所取的一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前述以及其它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明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信锴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信锴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4990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中间包冷钢活芯吊具
- 下一篇:带绝缘筒的椭圆形箔式线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