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光鼻器无效
| 申请号: | 200620149771.8 | 申请日: | 2006-11-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0191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09 |
| 发明(设计)人: | 游朱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捷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N5/06 | 分类号: | A61N5/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杨俊波 |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光鼻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光疗器的领域;特别有关于一种用于治疗鼻炎的光鼻器领域。
背景技术
美国专利5683436号,揭露一种传统的光疗器,其通过可产生非同调光(non-coherent light)的低成本设备来治疗鼻炎,光源则由整合多个发光二极管(LED)封装体的LED组提供。实验证据显示,红光,尤其是660纳米波长的光线,特别适合治疗鼻炎。
然而,由于各LED封装体配置在同一平面上,且每一LED封装体只包含一颗芯片,因此,LED组的直径有可能太大以致于难以插入病患者的鼻腔中,因此尺寸设计受到限制。此外,中国台湾新型专利271586揭露另一种传统的光鼻器,其提供一中空管体,具有较窄的上部和一较宽的底部,较窄的上部可以允许插入病患者的鼻腔,而较宽的底部则裸露在外,用以同时安置红光LED封装体和红外光LED封装体,因此可解决上述不易插入鼻腔的问题,然而,由于这些LED封装体已远离中空管体的前端,因此照射鼻腔患部的强度将因此而有所衰减。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光鼻器,改善和克服上述公知技术的缺陷,以使中空管体更容易受热。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鼻器,包括:一控制单元;一具有轴线的中空管体,其尺寸及结构适以插入治疗者的鼻腔;一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配置于中空管体内,其包括由控制单元控制的作为红光源的第一发光芯片及作为红外光源的第二发光芯片,其中第一发光芯片沿着该中空管体的轴线设置,且第二发光芯片为偏离该中空管体的轴线或更为接近中空管体的侧壁设置以便加热。
本实用新型另提供一种光鼻器,包括:一控制单元;一对各自具有一轴线的中空管体,其尺寸及结构适以插入治疗者的鼻腔;及一对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各自配置于该对中空管体内,其中该对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至少之一包括:一作为红光源的第一发光芯片,由该控制单元控制,用以发射非同调光线,且为一具有适合治疗鼻炎的波长的窄频红光;一作为红外光源的第二发光芯片,由控制单元控制,用以发射非同调光线,且为一具有适合加热中空管体的波长的窄频红外光;其中第一发光芯片沿着中空管体的轴线设置,且第二发光芯片为偏离中空管体的轴线或更为接近中空管体的侧壁设置以便加热。
根据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效果是显著的:由于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一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中同时使用第一和第二发光芯片,而第二发光芯片的所在位置因更贴近中空管体侧壁,因此可以使中空管体更容易受热。
附图说明
图1为显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光鼻器示意图。
图2为显示图1的光鼻器的中空管体插入鼻腔治疗鼻炎的示意图。
图3为显示图2的光鼻器的中空管体剖面图。
图4为显示图3中在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内设置发光芯片的剖面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光鼻器 12……控制单元
16……导线 20……发光管结构
14……开关 22、24……中空管
26……基座 30……鼻腔
220……中空管体 224……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
222……内支撑管 226……底部
224a……第一发光芯片 224b……第二发光芯片
C1……轴线 225……第一引线部
223……第二引线部 225a……杯体
225b……引线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1,依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其显示一用于治疗鼻炎的光鼻器10,例如可用于缓解流鼻水、鼻塞或鼻过敏现象。此光鼻器10包括一控制单元12和一可通过导线16电性连接此控制单元12的发光管结构20,特别地,控制单元12另包括一开关14以开启或关闭此发光管结构20。一般来说,发光管结构20包括一对中空管22、24,其组成的较佳材质则可选择透明材料,例如,玻璃或压克力树脂等。
如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一对中空管22和24的尺寸和构造是设计用以插入使用者如病患者的鼻腔中,在本例中,光鼻器可以更包括一对基座26,其尺寸足以供上述中空管22和24以可分离的方式插入并加以固定,此基座26的作用在于将此对中空管插入鼻腔同时可夹住于鼻腔,例如以倾斜此对中空管22和24的方式向内夹住鼻腔30的侧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捷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捷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4977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