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耐蚀对夹式衬胶蝶阀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48236.0 | 申请日: | 2006-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1393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30 |
发明(设计)人: | 王枵天;姚春玲;廖志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枵天 |
主分类号: | F16K1/22 | 分类号: | F16K1/22;F16K27/02;F16K1/4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840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夹式衬胶蝶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能够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矿山冶金、燃煤发电、造纸和环保等诸多行业的耐蚀对夹式衬胶蝶阀。
背景技术
在清水、污水和一般油气介质中,传统对夹式衬胶蝶阀应用甚广。但在二氧化碳、硫酸等强腐蚀介质中则情况相反。传统对夹式衬胶蝶阀的典型结构如图1、图2所示,它通常由阀体1、阀座2、蝶板3、阀杆4、蝶板与阀杆的连接销钉5和阀杆密封圈6等主要部分组成。其优点是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操作便捷。为使它在强腐蚀介质中也能发挥同样的优势,有人采用茵科镍尔或哈氏C的镍基合金整体制作蝶板和阀杆。从而大大增加了产品制造成本,耗费了大量资源。传统对夹式衬胶蝶阀为防止介质外漏殃及阀体,只靠阀座和阀杆之间的径向密封一道屏障,对于强腐蚀介质来说无疑是危险的。而且蝶板与阀杆之间的销钉连接结构本身也存在着密封隐患和腐蚀隐患。阀杆从蝶板的中央部位穿过,也减少了蝶阀的流量系数,增大了流阻系数。因此,单纯改变传统对夹式衬胶蝶阀的金属零件材质,仍难保证在强腐蚀介质中的应用效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强腐蚀介质的对夹式衬胶蝶阀。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耐蚀对夹式衬胶蝶阀,它由阀体、阀座、蝶板、螺钉、密封圈、衬套、操纵手柄和限位手柄等主要部分组成,所述的阀体由上、下两半阀体组成,蝶板与阀杆铸成整体结构。设有两道密封屏障,第一道屏障为蝶板与阀座之间的过盈配合,第二道屏障为衬套轴向移动,对作用在蝶板与阀座之间的轴向外力加以调节。
本实用新型采用两道屏障设计,防止介质外漏秧及阀体,保证了密封可靠性,改善了介质流通性能。降低了产品成本,扩大了应用范围。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对夹式衬胶蝶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各附图,其结构长度与法兰连接尺寸和传统对夹式衬胶蝶阀相同。它由阀体11、阀座12、蝶板13、螺钉14、密封圈15、衬套16、操纵手柄17和限位手柄18等主要部分组成。
使用时握住操纵手柄17,抬起限位手柄18,可在0-90度之间转动蝶板。顺时针旋转,蝶阀关闭;逆时针旋转,蝶阀开启,限位手柄18回落,齿块落入齿槽,蝶阀自锁。
阀体11由上、下两半阀体通过螺钉14连接组成一体。蝶板13和阀杆采用铸造方法铸成一体,去除了其间的连接销钉。使中小通径蝶阀的流量系数提高30%以上。蝶板13和阀座12之间依靠过盈配合构成内外密封的第一道屏障。另外,在密封圈15的前后各有一个衬套16,衬套16的外表面与阀杆孔为过度配合,内表面与阀杆为动配合,衬套可以向前轴向移动,用来调节作用在蝶板和阀座之间的轴向外力,构成内外密封的第二道屏障。
与采用茵科镍尔整体制作蝶板和阀杆的现有技术不同,本实用新型采用表面冶金技术将两种以上的金属材料复合成蝶板,具体方法是:选择炭素铸钢为蝶板毛坯,它不硬不脆,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在蝶板的全部工作面上复合一层1.0-1.20mm厚的镍基表面硬化合金。它赋予蝶板以耐磨、耐蚀、耐高温和抗氧化等优良特性,耐受二氧化硫、硫酸等多种酸性、碱性化学介质的腐蚀。耐蚀性能远优于传统耐蚀合金。
阀座12采用高分子材料,模压硫化而成。根据强腐蚀介质的不同要求,可选择丁腈橡胶(NBR)、乙丙橡胶(EPDM)、氟橡胶(FPM)等多个胶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枵天,未经王枵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4823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被褥消毒处理装置
- 下一篇:用于人肿瘤联合治疗的制剂及其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