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现浇钢筋砼密肋楼盖用的模壳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47224.6 | 申请日: | 2006-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2738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27 |
发明(设计)人: | 欧阳文皇 | 申请(专利权)人: | 欧阳文皇 |
主分类号: | E04G11/36 | 分类号: | E04G11/3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1100湖南省湘***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筋 砼密肋 楼盖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现浇钢筋砼密肋楼盖用的模具。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现浇钢筋砼楼盖用模具制作成本高、价格昂贵、成型周期长、运输施工不方便,且易破损,有的甚至是一次性使用,难以重复利用,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作成本低、成型周期短、运输施工方便、且可重复利用的现浇钢筋砼密肋楼盖用的模壳。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采用高分子材料一次压制成型为上部向上突起且四周和顶部密闭的壳体1,壳体1下沿设置有外边框5。
本实用新型也可在壳体1的内壁固联加强筋4。也可在壳体1的外表面复合薄膜层3。壳体1与外边框5成固定配合或活动配合联接。还可在壳体1的外边框5四周设置2个或2个以上的沉头孔6。壳体1的横截面形状为方形、圆形或棱形。
本实用新型也可在壳体1的下侧内腔设置有1条或1条以上的支撑杆。壳体1的下侧内腔壁与支撑杆固联或活动联结。所述支撑杆是由金属或非金属材料制成,2条或2条以上的支撑杆相互交叉固联或活动联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它可采用废旧高分子材料或其他材料一次成型,从而成本低、成型容易周期短;四周设沉头孔可使之易与建筑模板连接稳固;壳体与壳体之间可套装叠合,从而可大大地节省运输成本。它不吸水、不渗水、材质轻、强度高、运输施工方便、价格低廉、产品质量稳定可靠,并可实现工业化、规模化大生产。它可广泛应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中的大跨度、大开间的现浇钢筋砼密肋楼盖的建筑。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长方形壳体横截面的结构形状示意图。
图3是正方形壳体横截面的结构形状示意图。
图4是圆形壳体横截面的结构形状示意图。
图5是多边形壳体横截面的结构形状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与建筑模板连接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3-塑料薄膜、4-加强筋、5-外边框、6-沉头孔、7-建筑模板、8-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本实用新型可采用高分子材料一次压制成型为上部向上突起且四周和顶部密闭的壳体1,壳体1下沿设置有外边框5,壳体1的横截面形状可以为方形、圆形、棱形或其他规则形状,也可以是其它不规则形状;壳体1可采用高分子材料如废旧塑料或垃圾塑料等或其他材料经改性后一次压制成型,壳体1与外边框5可以是固定配合联接,也可以是活动配合联接,壳体1的外边框5可采用与壳体1相同的材料制成一个整体,也可以采用与壳体1不同的材料制成。在使用过程中,通过将本实用新型按设计要求分别排布并固定在待进行钢筋砼现浇的楼盖建筑模板7上,然后布置钢筋,再现浇砼,待楼盖板成型后,本实用新型可与建筑模板7一起拆除,并可重复利用。本实用新型还可在壳体1的外边框5四周设置2个或2个以上的沉头孔6,从而可通过连接件8使壳体1与建筑模板7稳固联接。它可广泛应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中的大跨度、大开间的现浇钢筋砼密肋楼盖的建筑。参阅图1至图6。
实施例2,本实用新型也可在壳体1的内壁固联加强筋4,从而使其强度更高;所述加强筋4与壳体1可以是同种材质,也可以是不同材质的材料制成。参阅图1,其余同实施例1。
实施例3,本实用新型也可在壳体1的外表面复合薄膜层3,所述薄膜层3可以是塑料等材料制成,从而使之与混凝土更易脱离;参阅图1,其余同上述实施例。
实施例4,本实用新型也可通过增设支撑杆以增强其强度,如在壳体1的下侧内腔横向、纵向或斜向设置有1条或1条以上的支撑杆,壳体1的下侧内腔壁与支撑杆固联或活动联结,所述支撑杆可以采用金属或非金属材料制成。本实用新型也可以是2条或2条以上的支撑杆相互交叉固联或活动联接;壳体1与支撑杆固联时也可一次加工成型为整体。参阅图1,其余同上述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欧阳文皇,未经欧阳文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4722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