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释放静电抑制脚臭鞋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46924.3 | 申请日: | 2006-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83893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05 |
发明(设计)人: | 颜怀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颜怀伟 |
主分类号: | A43B7/36 | 分类号: | A43B7/3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释放 静电 抑制 脚臭鞋 | ||
技术领域:本发明属鞋业领域。
背景技术:前苏联的米库林院士曾提出用“土地接触”来抗衰老的方法。其理由是,地球带有大量的负电荷,地球周围有一个由正离子组成电离层,就在地球和电离层之间形成了电场,一切生物都适应了这个环境。而生活的现代化使人类不能与大地直接接触,脱离了负电荷,就会在我们的身体里积累过多的正电荷,使人变得容易生病。为解决这个问题,米库林就一直坚持将一根金属线一端固定在暖气片上,另一端拴在脚上。米库林不仅活到了90岁,而且在高龄时仍能保持旺盛的精力。人体身上的静电有多高?有资料显示,在干燥的季节若穿上化纤衣服和绝缘鞋在绝缘的地面行走等活动,人体身上的静电可达几千伏甚至几万伏。比如人在地毯上走动可达1.5kV-35kV;从工作台上拿起普通聚乙烯袋可达1.2kV-20kV。有专家认为,静电的产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静电的积累。数千年来,我们的先辈几乎天天赤脚走路,接触土地。但后来人们穿上了鞋,从而破坏了人体电能的平衡,使静电对人体健康造成了危害,穿胶鞋和化学合成鞋底的鞋子因其绝缘电阻更高、产生和积累的正电荷更多、静电压更高故更有害,正是因为我们脱离了大地。在干燥地区和干燥季节,电荷的释放相对困难,所以静电的积累及由其产生的后果会非常明显。有学者说,为了防止静电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人们应当通过接触地面来消除多余的电能。另外,穿鞋尤其是上述的胶鞋和化学合成鞋底的鞋子、因透气性很差使鞋内脚汗和温度增加、加上脚底大量的死皮肤细胞群-死皮,三者结合(脚汗提供水分、35-45℃温度最适合病菌生长、死皮提供蛋白质等丰富营养物质)使病菌迅速增殖、代谢产物奇臭无比。
显而易见,用金属线连接暖气片和脚接地的方法其适用性和适用范围相当有限、如使用者只能在静止状态如坐着或极短距离空间如房间内活动,且使用极不方便,如每次使用都要专门套线、用毕也必须专门脱线,十分不便、麻烦、也不舒服,更重要的是易忘记(尤其是孩童)脚上套着金属线、由静止变为运动时脚很易受金属线勒伤甚至绊倒摔伤或跌伤,因此一般很难为广大普通消费者尤其是鞋的主力和主要消费群体即活动空间广阔、运动量和活动频率极大的孩童、青少年和社会生产力的中坚力量即中年人所接受、更难一直坚持下去,所以其因不能解决绝大多数人群的消费需求而难以得到推广应用、故而其实际应用意义和社会、经济效益均不大;另一办法就是回归到上述的我们的先辈天天赤脚走路接触土地的原始生活状态中去,但因社会文明和进步及生产、生活实际需要和已习惯穿鞋等系列主、客观重大因素约束与限制,显然这比前述的套线法更难让绝大多数人接受与实际应用。脚臭比口臭和汗臭糟糕的多、因为其强度和扩散范围远比口臭和汗臭大,对此,仅仅保持脚部清洁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这只能减少部分死皮量、不能减少甚至产生更多脚汗,而汗液本身就具备丰富的细菌生长繁殖的营养物质如水、矿物质、蛋白质源(尿素)等,使用药物及功效也只是暂时的、因为病菌随时都可从周围如空气中接踵而至,而且很多药物对人有毒副作用并污染环境、病菌也易产生耐药性甚至抗药性而使药量不断加大或失效,这些就是脚臭久治不愈、防不胜防的主要原因。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释放静电抑制脚臭鞋,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套线法和“赤脚”接地抗静电难普及和抗菌难题,不仅只要穿着鞋并着陆(没有人会成天悬空举着脚)即与地面保持接触就可随时接地而及时放掉静电,避免产生背景技术中描述的高静电压和静电能对人体的危害如静电能使人不舒服、并因静电能量和电压的积累而(尤其是北方和干燥地区)产生静电火花及其系列直接或潜在如可燃粉尘、化工、汽油、酒精及千家万户广为使用的燃气等易燃、易爆环境及其相关抢险救灾危害,还抑制细菌繁殖从而避免或大幅减轻令人十分厌恶且难防难治的脚臭、尤其是在南方和炎热、潮湿地区。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用银线缝接固定鞋底与鞋帮,鞋底与鞋帮胶结或压制或上线牢固连接为一体,利用金属银线代替(也可同时使用)传统制鞋工艺中的非金属线来连接鞋底与鞋帮并构成多点接地金属丝网,从而达到接地消除静电及危害和恢复负电抗衰老及抑菌抑脚臭发明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颜怀伟,未经颜怀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4692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废旧铅酸蓄电池中固体废物回收处理系统
- 下一篇:卡连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