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锂电池检测柜、注液机的下夹具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45455.3 | 申请日: | 2006-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0730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16 |
发明(设计)人: | 黄启明;李卫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邦凯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B2/02 | 分类号: | F16B2/02;H01M2/36;G01R31/3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维邦知识产权事务所 | 代理人: | 黄莉 |
地址: | 518000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锂电池 检测 注液机 夹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锂电池检测柜、注液机夹具设备,尤其是涉及锂电池检测柜、注液机的下夹具。
背景技术
目前,锂电池行业内现行使用的检测柜、注液机都具有上、下两个夹具,用以夹持电池。图1所示为现行夹具的实际使用说明图,锂电池2夹持于下夹具1和上顶针(上夹具)3之间。其中下夹具1通常由下夹具顶针、弹簧、空心定位螺母、定位螺丝、锁紧螺母五个主要部件组成。在生产过程中,锂电池2内带腐蚀性的电解液常会流出壳体,通过下夹具顶针,流到装有弹簧的空心定位螺母内。如果电解液滞留在定位螺母中,会腐蚀弹簧,同时电解液易结晶,导致弹簧失效,部件损耗高,影响夹具功能的正常使用。因此,为避免这种情况,操作人员不得不经常清洗夹具以清除电解液,并且,在清洗采用现行结构的夹具时,需要将其从夹具板中拆下,所消耗的时间多,操作效率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锂电池检测柜、注液机的下夹具,能解决现有检测柜、注液机的下夹具因电解液滞留导致弹簧失效及拆卸繁琐问题,而能避免电解液滞留,并能方便清洗。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锂电池检测柜、注液机的下夹具,包括下夹具顶针、套在下夹具顶针上的弹簧、供顶针插入的空心定位螺母、定位螺丝、锁紧螺母,定位螺丝和锁紧螺母分别旋进空心定位螺母和顶针底端而固定下夹具和下顶针,所述空心定位螺母的内壁底端开有若干排液通槽。
其中,所述排液通槽为平行于空心定位螺母轴线的直线形凹槽。
其中,所述排液通槽为两道,对称分布于空心定位螺母底端。
也可以采用其它便于电解液流出的排液通槽形式,如增加排液通槽数量,选取利于电解液流动的排液通槽形状或材质等。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采用具有排液通槽的下夹具设计,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检测柜、注液机的下夹具便于电解液、清洗液及溶解液流通,具有减轻弹簧腐蚀,降低夹具部件损耗及方便清洗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夹具的实际使用说明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下夹具的主要部件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下夹具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下夹具的空心定位螺母正视图;
图5是图4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下夹具一较佳实施例的主要部件分解图。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由下夹具顶针11、弹簧12、空心定位螺母13、定位螺丝14、锁紧螺母15构成。在此较佳实施例中,将空心定位螺母13底端开出两道排液通槽16,两道排液通槽16平行于空心定位螺母13的轴线,对称分布于空心定位螺母13的内壁上。实际使用时,按照图2指示,将弹簧12套在下夹具顶针11上,然后将下夹具顶针11插入空心定位螺母13,将空心定位螺母13安放到检测柜、注液机夹具卡板位,同时将定位螺丝14和锁紧螺母15分别旋进空心定位螺母13和下夹具顶针11底端,固定下夹具和下夹具顶针11。
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下夹具剖视图,显示的是按图2中所示部件组装后的剖面结构。图4是本实用新型下夹具的空心定位螺母正视图,图5是图4的仰视图。
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方案,在注液、检测时,电池电解液经过下夹具顶针11流至空心定位螺母13,因为具有排液通槽16,电解液可以继续流动而不滞留在空心定位螺母13中,最终流出整个下夹具,达到顺畅流通的效果,避免了弹簧腐蚀。同时,在清洗下夹具时,不用将下夹具从夹具卡板位置拆解下,而是直接将清洗液、溶解液从下夹具顶针11处倒入,使得空心定位螺母13残留的电解液及污渍能够顺着排液通槽16流出,达到快速清洗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邦凯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邦凯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4545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