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效小翅片壳管换热器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45346.1 | 申请日: | 2006-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89738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12 |
发明(设计)人: | 方沛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广大制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1/02 | 分类号: | F28D1/02;F28F1/2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顺天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蒋海燕 |
地址: | 523000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效 小翅片壳管 换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交换器,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在制冷空调应用中可制作成冷凝器的高效小翅片壳管换热器。
背景技术
传统的壳管式热交换器是由两种不同直径的管子套在一起组成,它应用于制冷设备,尤其是制冷空调机组,但传统的壳管式热交换器的结构形式是:在一根壳管套内套有多根铜管,由于热交换是在所述多根铜管外表面与壳管内的制冷剂之间进行,因而热交换的面积是由所述多根铜管外表面的面积决定的,存在以下缺陷:壳管内一定铜管数量的热交换面积较小,热交换时间较短,热传导效率较低。如需要增强热交换的效率,需要在壳管内设置更多的铜管,导致壳管内铜管数量过多,造成生产成本的增加,不利于降低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热交换效率高,并可有效减少壳管内铜管数量的高效小翅片壳管换热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构造一种高效小翅片壳管换热器,包括壳管,沿壳管轴向设置在壳管内的若干铜管,在所述壳体内的每一根铜管上分别间隔设置有若干片小翅片,每一根小铜管分别穿设在与其相对应的若干片小翅片上的通孔中与该若干片小翅片固定连接,小翅片分为平片和波纹片,在所述的小翅片上还冲缝、冲翻边孔、冲百叶窗或冲麻点。
所述设置在每一根铜管上的若干片小翅片是间隔分布在该铜管的外侧壁上并与该铜管的外侧壁固定连接;该若干片小翅片是由金属片冲压加工成型。
所述小翅片的边缘形状是下列形状之一:圆形、圆缺形、四边形或多边形。
所述小翅片的基本形式可以是平片或波纹片。
为进一步增强热交换的效果,所述小翅片可加工成冲缝片。
为进一步增强热交换的效果,所述小翅片可加工成翻边孔片。
为进一步增强热交换的效果,所述小翅片可加工成百叶窗片。
为进一步增强热交换的效果,所述小翅片可加工成麻点片。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效小翅片壳管换热器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壳体内的每一根铜管上分别间隔设置有若干片小翅片,每一根小铜管分别穿设在与其相对应的若于片小翅片上的通孔中与该若干片小翅片固定连接,小翅片分为平片和波纹片,在所述的小翅片上还设有冲缝、翻边孔、百叶窗或麻点,可增加热交换的面积,能有效提高热交换的效率。在所述的壳管底部还可以布置至少一排若干条不带小翅片的光滑铜管或外螺纹铜管以增加制冷剂的过冷度。因而具有如下优点:
1、将小翅片套于壳管内的全部铜管外边上,组成带小翅片的铜管束,在同等的铜管长度上,带小翅片的铜管束换热面积要比单一的铜管大得多,就是说增大了热交换面积。
2、将小翅片套于壳管内的铜管的外边上,组成带小翅片的铜管,产生制冷剂紊流,延长了热交换时间,提高了热传导效率。
3、相同换热面积的换热器,小翅片壳管换热器比传统外螺纹壳管换热器节约铜管。
4、小翅片的形式可以是平片或波纹片,并在小翅片上分布冲缝、翻边孔、麻点或百叶窗状条缝,可有效提高换热面积。
5、在所述的壳管底部还可以布置至少一排若干条不带翅片的光滑铜管或外螺纹铜管以增加制冷剂的过冷度,从而提高整个系统的制冷效果。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效小翅片壳管换热器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高效小翅片壳管换热器总体结构视图;
图2是图1的局部剖视图;
图3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高效小翅片壳管换热器小翅片为波纹片并冲缝时与小铜管连接结构的局部放大俯视图;
图5是图4中B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高效小翅片壳管换热器小翅片为平片并冲翻边孔时与小铜管连接结构的局部放大俯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高效小翅片壳管换热器布置有一排若干条不带小翅片的小铜管的局部剖视图;
图8是图6中C的局部放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本实用新型所述高效小翅片壳管换热器的最佳实施例,并不因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广大制冷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广大制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4534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