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氯化还原法处理硫酸烧渣的回转窑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44583.6 | 申请日: | 2006-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32356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05 |
发明(设计)人: | 姚忠吉;陈义全;占寿罡;姚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铜陵有色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F27B7/22 | 分类号: | F27B7/22;F27B7/36;F27B7/38 |
代理公司: | 铜陵市天成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程霏 |
地址: | 24400***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氯化 还原法 处理 硫酸 回转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氯化还原法处理硫酸烧渣的回转窑。
背景技术
硫酸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硫酸烧渣(又称硫酸渣、黄铁矿烧渣、硫铁矿烧渣),是化学工业产生的主要固体废物之一。通常每生产1t硫酸会排放0.8~1.5t的硫铁矿烧渣,全国每年排放约7×106t,占化工废渣的1/3。由于我国普遍采用低品位含硫铁矿制酸,因此,硫酸烧渣中含铁品位普遍较低,一般约为30~50%,最高不超过55%。由于含铁品位较低,直接用于炼铁经济效果不好,而且硫酸烧渣中还含有Cu、Pb、Zn等对炼铁不利的有害杂质,因此,国内的硫酸烧渣作为炼铁原料一般要经过处理以提高铁品位和降低有害成份含量。
最常用的处理方法是磁化焙烧一磁选工艺,经磁化焙烧、球磨及二次磁选可获得品位较高的铁精矿。但这种方法不能使硫酸烧渣中的含铜量降低,而且经磁选后还会导致铁精矿中铜的进一步富积,因此,这种方法只适应于不含铜或含铜低于0.2%的硫酸烧渣的处理。近年来有研究人员研究用处理氧化铜矿的氯化还原焙烧法即离析法脱除并回收硫酸烧渣中的铜金属。这种氯化还原反应的主要反应过程为:
(1)NaCl的分解:
2NaCl+H2O+SiO2=Na2SiO3+2HCl↑
(2)氧化物铜的氯化和挥发:
(3)还原过程:
C+H2O=CO↑+H2↑
3Fe2O3+CO=2Fe3O4+CO2
6Fe2O3+C=4Fe3O4+CO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铜陵有色设计研究院,未经铜陵有色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4458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